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国蔓延至今已1年9个月,国内确诊人数累计1万6262人。多项国际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后会留下生理和心理上的后遗症,3成染疫者的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而有1成的染疫康復者出现创伤后症候群(PTSD),都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
台大公卫学者任小萱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学线上直播」中分析各国「Long COVID」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康復者持续性的症状以疲劳、咳嗽、呼吸急促、记忆力衰退、难以集中注意力等最为常见,且涉及多个器官与系统,包括脑、心臟、肺臟、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等。
另一项研究指出,有3成染疫者的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其中以疲劳、劳动后倦怠、脑雾、神经感觉、头痛相关症状最多。任小萱指出,劳动后倦怠较常发生在体力劳动者,无法回復先前的工作状态,且倦怠严重度较高。
不仅成人有Long COVID情形,研究也观察到孩童染疫痊癒后,常见失眠、呼吸道症状、鼻塞等症状,5成孩童在确诊后120天以上仍持续至少1种症状,其中4成孩童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影响。
任小萱提醒,英国国家健康照护专业组织(NICE)提出的临床照护指引,对于急性感染后4周出现新症状或持续出现症状的患者,应持续监测并提供后续照护,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运动耐量检测(如呼吸困难、心率和氧气饱和度)、胸部X光检查等。
新冠肺炎感染后不仅造成生理上的后遗症,脑部及心理层面也受到极大衝击。台大医学院护理学系教授张荣珍分享美国一项回溯世代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呼吸道疾病及流感个案,新冠肺炎个案确实有较高风险发生神经及精神疾病,尤其是曾经住进加护病房的个案,首发精神疾病的风险是其他较轻症患者的3倍。
另外,义大利医学中心追踪115名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康復者,利用DSM-5量表评估其后续3个月精神疾病状况,结果显示,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康復者有10.4%出现创伤后症候群(PTSD),8.6%为亚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