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最新发布的《灭绝危机:台土湾海洋生物保育现况与建议》报告中指出,台湾邻近海域原本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鱼类的种类高达3000多种,将近全球的十分之一,而全球仅有7种海龟,其中就有5种出现在台湾海域;珊瑚种类更是多达全球约三分之一,共约 700 多种。但真正被台湾法规保护的少之又少。
绿色和平发现台湾海洋动物共有1万1773种,现行法令仅针对88种海洋动物禁止捕捞採集。相较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 红皮书)罗列2364种台湾的海洋动物并做六个级别的评估,显见台湾的海洋物种保育不足,必须尽快立法并针对四大方针,设立完善的海保区,保护海洋生态及渔业资源。
该报告中回顾过去十多年间国内外共上百份文献资料,检视四种濒危海洋动物的保育政策。首先,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 IUCN) 列为濒危(EN)的「鲸鲨」,台湾在 90 年代的年捕获量可达数百只,但遭到过度捕捞后族群数量急遽下降,现行法令虽已列为禁补鱼种,但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目前在台沿近海的族群数量仍未见恢復。
此外,全球数量不到50只的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被 IUCN 评为极危(CR)等级,曾被认定为已绝种,直到 2000 年才在马祖再度发现,因此被称为「神话之鸟」。此种燕鸥目前在台湾两个以海鸟为保护目标的海保区(MPA)可见其踪迹,「马祖列岛燕鸥保护区」以及「澎湖县猫屿海鸟保护区」,但是面积仅约 0.7 平方公里与 0.3 平方公里。
而今年初发生盗猎事件引发轩然大波的龙王鲷,全台数量不到30尾,列名在IUCN红皮书的濒危(EN)等级,成长缓慢且数量稀少,非常容易受到渔业行为的衝击。即使龙王鲷在台已被列为保育动物,绿岛也划设为海洋保护区,仍无法阻止盗猎情事,凸显相关单位执法计画与量能不足。
最后,出现在台湾的鲸豚约30多种,占全球鲸豚种类三分之一,但台湾现行的鲸豚保育措施,除了将所有鲸豚列入保育类名单,禁止捕捞,只有在西部海域成立白海豚保护区。
绿色和平呼吁,珍稀的濒危海洋动物就在台湾,全台46个海保区却分属不同主管机关、不同法源,造成无法有效管理的现象,政府应儘速通过「海洋保育法」,并整合海保区分属不同主管机关、不同法源的现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