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近来全球物价上涨情况有感,台湾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巴西,先进经济体如美国及欧元区的通膨率皆呈向上趋势,但台湾表现相对温和。今年台湾通膨率上升主要是油料费、运输费与蔬菜价格大涨所致。IMF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当一国的名目有效匯率贬值、经常帐余额与财政收支余绌对GDP比率下降(如经常帐逆差及财政赤字扩大),及民眾预期通膨率大幅上扬等,四项制约通膨预期机制松动(de-anchoring),才易使通膨率持续攀升。
央行指出,目前台湾名目有效匯率升值、经常帐与政府财政收支皆健全,且若根据IMF未来三年后通膨预测值来衡量通膨预期也相对稳定,台湾制约通膨预期的相关指标表现较其他经济体优异。因此,参考IMF所採用的这些指标,显示国内通膨率持续攀升的压力相对较低。
另有人忧心台湾将重蹈早年通膨率大幅攀升的情节,其实当前台湾的通膨环境已不同于往昔。央行认为,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以倍数上涨)期间,由于经济活动对石油依赖度高,当油价大幅攀升,通膨率伴随走高,即1973年8.17%、1974年47.47%、1979年9.75%、1980年19.01%。
1990年前后,国内通膨率达4%上下,主要因薪资连年大幅调高,1987~1992年的年增率介于9~15.5%,导致薪资─物价螺旋上升(wage-price spiral),加以1990年波斯湾战争带动油价上涨。
2008年国内通膨率为3.52%,主要因国际油价创歷史新高(布兰特原油达每桶145美元),带动生质能源需求锐增,推升食物类价格年涨幅8.56%。媒体甚至创造了「农业通膨(agflation)」的新名词,它是由农业(agriculture)与通膨(inflation)二字所组成,不过,持续没多久,农产品价格就随油价下跌了。
央行说明,台湾长期处于低且稳定的通膨环境,且货币政策具有反通膨与反景气循环的特性。另目前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的积极作为,及油电价格平稳机制适时启动,在这些情况下,应可降低民眾对物价持续上升的预期心理,进而达到稳定物价效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