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国在控制疫情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巨大成就,而与全球大部份国家的不同是,直到目前中国仍持续坚持病毒清零政策。外媒分析称,低病例数证明了大陆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也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但是专家指出,清零政策代价过高,在讲求经济復苏的过程中,终究会不堪重负而难以持续。
《纽约时报》指出,10月份一个上海旅行团的成员传出的疫情,导致至少11个省和地区240多人被感染。有几个人口数百万的城市及一些小城市被封锁,大量公共设施与旅游景点被关闭,政府对感染者足迹进行彻底的清查与消毒,全区域进行核酸检测再次打乱了民眾的生活秩序。
报导说,这种极端的应对方式是中国清零政策的标志性做法,效果非常显着。至目前为止,中国报告的死亡人数不到5000人,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极为轻微。不过,在全世界正在重新开放之际,同时也放弃原先的清零政策,中国的做法反而像是个异类。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极低病例数已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中共领导人也一再指出,遏制疫情的成功证明了其治理模式的优越性。其他採用清零政策的国家也被誉为治理的典范,但随着疫情进入第2年,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出现,各国再次重新考虑它们的策略。世界上封锁时间最长的澳大利亚,对已接种疫苗的返国居民开始取消隔离要求;纽西兰本月正式放弃追求零感染;新加坡也为几个来自欧美国家已接种疫苗的游客提供免隔离旅行。
但是中国仍拒绝改变策略。今年夏天上海着名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建议学习与病毒共存时,在网上遭到恶毒的攻击。王慧玲教授说,政府担心战胜疫情的说法受到任何挑战,现在疫情已经不算严重的事,但当局仍希望控制所有微小的潜在不稳定来源。
报导说,中国不愿放弃清零还有更实际的原因。香港城市大学学者张珺表示,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更偏远的地区可能很快会因病例增加而不堪重负。目前清零策略似乎得到了公眾的支持,虽然被封锁地区在社交媒体上会有抱怨,但没有病例的地区,旅行相对不受限制。张珺说,只要民眾仍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流动自由,因此清零政策不会让民眾觉得太严厉。
其他放弃清零的国家也可能会坚持不住,今年夏天,新加坡取消了许多限制措施,但是由于感染病例激增,在9月又恢復了这些措施。儘管如此,政府目前仍在推进旅游路线。
但西方专家们认为,清零政策最终会不堪重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放缓,旅游与零售业的情况极不稳定,随着病毒的波动而恢復和衰退。外交上也会受影响,习近平从2020年初以来没有离开过中国,未接待过外国访客,也不准备参加20国集团峰会。
有些民眾反应,现在清零政策方向正确,但如果长此以往,延续个5年、10年,那是不是要考虑下改变措施?已经有一些官员提出了谨慎放宽措施的想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最近表示,一旦疫苗接种率达到85%,「为什么不开放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