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长年名列国人前十大死因,许多病友选择做细胞治疗,直接带动细胞培养商机,工研院研发细胞生产自动化系统,标准化生产促成10倍产量,更是首座包含细胞培养、品质检测及收穫继代等完整功能的MIT细胞工厂。这些亮点技术都在4日登场的「2020 BIO ASIA-Taiwan亚洲生技大会」工研院专馆亮相,助攻臺湾衝刺全球精准医疗市场。

工研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副所长沈欣欣表示,在个人化医疗等趋势带动下,根据行政院统计,2020年臺湾生医产业与数位医疗营业额达6423亿元规模,其中医疗器材产业受惠于全球防疫等需求提升,营业额成长率达到13.7%。经济部技术处面对市场需求快速成长,以创新科技协助产业运用ICT等技术,跨域整合产学研力量,建立高阶医材产制量能。工研院也在「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下,积极投入「健康乐活」领域应用发展,运用创新技术协助生医业者,共同投入「委托研究开发暨生产服务(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市场,厚实我国生医科技之研发量能。

今年工研院在生技展的亮点技术,聚焦在「智能化、绿金化」两大主轴,串联生医、机械、天然物、绿色循环等不同领域应用开发。在智能化方面,运用「细胞生产自动化系统」将工厂标准化生产引进细胞培养领域,以优异的MIT技术及系统整合能力,打造出全球整合模组最完整的细胞工厂。

「脊椎手术导航机械臂系统」整合机械手臂与导航系统,提供医生术前规画、手术视野与精准手术。「智能化肿瘤射频热消融系统」更是全球第一套整合微创手术、超音波影像与演算法的高阶医材系统,伤口更小、恢復期短。 在绿金化方面,绿色循环潮流也吹向医材产业,渔港旁常见的牡蛎壳、贝壳,冷冻食品工厂及烘焙厂常见的猪骨、蛋壳等农渔业废弃物,都是庞大的回收问题。工研院开发出「高加值钙循环技术」可经过循环处理,做成饲料、肥料、牙线棒、加热包,还可做成化粧品等级的珍珠胜肽成分,甚至是医药级赋形剂、钙片,力拚技术落地,以绿色产品抢攻欧美市场。

#全球 #欣欣 #系统 #工研院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