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14日在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戏棚下的回忆」岁末户外活动,不仅庆祝收冬、祈福,还有台北客家书院成果发表及微酵野餐日,让民眾在寒冷的天气里度过暖暖的周末假期。
客家传统敬天祈福、秋收冬藏,岁末年终除感谢神明保佑及丰收外,更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因此有岁末「平安戏」传统。今年台北客家收冬庆「戏棚下的回忆」,以復古怀旧作为活动主题,邀请民眾一同回顾儿时看戏时光,搭配线上直播,让不在现场的民眾参与收冬庆典。
客家基金会指出,「戏棚下的回忆」规画3大感恩回忆主题,分别有「戏之感恩-祈福祭祀仪式」、「戏之回忆-收冬来看戏」及「玩之回忆-收冬百宝袋」。
系列活动包括传统祭仪、音乐戏剧演出、客家书院成果献艺、体验市集及手作教室,北市副市长黄珊珊今在北市客委会主委徐世勋陪同下参与活动,黄珊珊也小试身手,亲自体验客家蓝染,挑了石虎的样板染在小提袋上。
黄珊珊说,民俗祭典是族群文化基础与精神所在,是乘载着歷史记忆与智慧传承的摇篮,透过多元展演形式办岁时节庆活动,希望将珍贵文化传承给年轻族群,延续先民对土地的感怀之意。
活动现场还有客家书院成果献艺节目、母语创作乐团少女卡拉、客语独立音乐创作歌手黄宇寒之演出,搭配多元族群特色及风貌的物产市集,藉由物产平台串联及文化交流。
客家亲子学习教室计画也规画「手压感恩卡」体验课程,邀请儿语艺术创办人刘昕宜担任老师,带领民眾运用植物当作素材,以拓印、黏贴、彩绘等艺术创作方式制作感恩卡片,在发挥创意趣味的同时,认识客家人收冬感恩精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