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澎湃新闻日报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陆媒採访,分析大陆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改革,与近来中国整顿教培(补教)、房地产等几大行业意欲何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动向如何表示,中方成就是巨大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持续的发展,不是靠垄断,也不是靠「割韭菜」就能割成的,只能来自改革。所以改革还是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下一步是要结合「共同富裕」来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郑永年指出,近年来大陆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的「十四五」规画,是他最近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就是中国下一步将如何改革?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改革跟十八大之前不一样,其中主要的一点是要顶层设计。明年即将召开中共二十大,整个顶层设计还会继续。中国那么大的国家,改革要统筹进行,不能零敲碎打。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动力很足,穷则思变,当时大家很「饿」,非常努力往前跑,现在改革40年了,有的人吃得很胖,走不动了,也就是既得利益已经产生。要平衡既得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

但抓手呢,谁来改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两个改革主体,一个是地方政府,另一个就是企业。最好的顶层设计做好了,谁来做?就要他们来做。接下来也就是说,这两个主体怎么改革的问题。

他认为,一方面,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到了十八大,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怎么形成?要结合现在提出来的「共同富裕」。按照预测,「共同富裕」会成为第二个百年、也就是党的二十大主题词之一,其中一个重要议程。中方要结合「共同富裕」来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郑永年观察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必须通过最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为市场发挥主体性作用创造条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需要协调好行政体制。

郑永年强调,大家总是说自己是小市民,还真的是小市民,因为中国的统筹是以城市为基础的。他居住在深圳,到了广州,他啥也不是。统筹是非常重要的,统筹主要针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这几大领域,要是做好了,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如果做不好,中产阶层也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

再看城市之间的不平等到了什么程度?过了一条马路,深圳的房价跟惠州的房价相差好几倍,这是因为行政分割。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实际上是人为的,是行政建制造成的,要促进城市的公平发展,必须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进行。

郑永年说,另一个改革主体是企业。这段时间对教培、房地产等几大行业整顿,是为了反垄断,强调发展中小型企业,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垄断无助于科技发展,无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要反垄断。中国反垄断之余,还要思考,民营企业怎么发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有民营互动的企业,这三种类型的企业怎么改革?现在光反垄断还是不够,怎样营造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存环境,金融改革怎么进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执政党进入第二个百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 #中国 #改革 #体制改革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