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投顾表示,元宇宙一词由「meta(超越)」与「universe(宇宙)」两个字所组成,意旨一个跟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拥有一套完整的社会和经济体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着名小说家尼尔.史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溃雪(Snow Crash)」,电影「一级玩家」就曾把元宇宙的终极型态展示出来,透过VR眼镜,可将自己的意识和感官与虚拟世界相连接,并实现真假难辨的沉浸式体验,比如社交、娱乐、学习、旅游等等,甚至可以体验一些在真实世界无法体验的活动,比如虚拟游戏、太空旅行等。近期元宇宙概念一夕之间窜起,最主要是因为脸书在今年10月正式改名为Meta,并计画5年内要从社群公司转变成元宇宙公司,加上其他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辉达也纷纷表示将在元宇宙领域进行相关布局,因而引爆全球元宇宙热潮。
那些产业及公司可以掌握「元宇宙」商机?国泰投顾指出,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给予元宇宙这个美好愿景越来越高的可能性。随着晶片运算力的提升、5G普及、云端计算与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也使元宇宙发展有足够的基础。另外,资本也在加速进军这一领域,除了科技巨头相继进场,传统的数据科技公司和新创企业纷纷加入战局,更多资金的参与,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元宇宙的发展。
国泰投顾进一步指出,要让元宇宙进一步变成现实,需匯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最新的技术,短期内并不会出现一家企业独大的局面。元宇宙相关领域广泛,根据游戏开发技术软体公司Beamable执行长Jon Radoff的定义,元宇宙的架构可分为下列七个层次:
(1)体验:体验层是人们实际参与与体验的内容,例如游戏、社交体验。相关公司包含Fortnite、Snap等。(2)发现:发现层是把人们吸引到元宇宙的方式,例如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相关公司包含Facebook、Google Play等。(3)创作者经济:创作者经济层是帮助创作者为元宇宙制作事物并从中获利的一切,例如设计工具、图形工具。相关公司包含Roblox、Adobe等。(4)空间计算:空间计算层是将所有实体世界的物件转换成3D的运算机制,例如3D引擎、手势识别等。相关公司包含Unity、Autodesk等。(5)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层是将生态系统的更多部分转移到无需许可、更加民主化的结构。相关公司包含IBM、Ethereum等。(6)人机交互:人机交互层是指帮助人们访问虚拟世界的硬体与周边,例如穿戴装置、智慧眼镜等。相关公司包含FB的Oculus、Apple等。(7)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层指的是半导体晶片、5G通讯等。相关公司包含Nvidia、AMD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