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合作一度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力与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经过数年的实践后发现彼此对这项合作关系期待都过高,相对于过去的盛况,这3年一度的「中国非洲合作论坛」规模与级别远不如前,眾多合作项目推动时遭遇重重困难。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与非洲之间对彼此幻想的终结,逐步回到冷酷的现实。
《法国国际广播》引述《世界报》题为《非洲与中国--幻灭时刻》的评论指出,11月28日中国非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卡开幕,出席本次会议的级别比过去低得多,不像歷届峰会上出席论坛的非洲国家元首比出席联合国大会还多。论坛降级当然与新冠疫情有关系,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有2年未出国,与过去盛大奢华的规模相比,这次的规模低于许多国家原有的期待。
评论说,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也面临瓶颈:工业计画效果有限、贸易交流不平衡、债务陷阱、精英集团腐败、中国企业不尊重劳动权益等等,加大了非洲的不满。儘管非洲民眾对中国的满意水平仍然比较高,但已经开启倒退的趋势。
根据皮尤中心2013-2019的长时段调查,非洲国家对与中国合作的满意程度普遍下滑,中国与非洲关系专家派劳(Thierry Pairault)强调,对于中国人和非洲人来说,这是幻想的终结,每个人都意识到花钱并不足以刺激发展。非洲人也意识到,中国人释放大量资金,但利率却相当昂贵,还款期限也很短,不足以刺激发展。
中国与非洲开展全面合作关系从2000年开始,从2002到2020,双方贸易往来从1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北京在非洲全面启动基础建设,2017年大约10000家陆企在非洲活动,总共约有100万中国人在非洲工作、投资、经商。中国还在非洲设立62家孔子学院,而中国的大学里也招收了60000万名非洲学生。除此之外,北京也与非洲加强军事合作,2017年在吉布提开设第一个军事基地,做为其通往印度洋及欧洲大陆之间的战略通道。
评论指出,中国在非洲快速扩张,摩擦与不满也日益增加。与北京签署「世纪契约」 的刚果,矿物基础设施合同仍然是海市蜃楼,31家医院没有一家建成,2所宣布的大学还没有踪影。肯亚的铁路建设计画合多项基建合同也遭到该国司法构的质疑,因为中国在非洲着重于提供服务而非投资。2019年大陆在非洲的投资达27亿美元,但提供服务的投入则高达444亿美元,许多基建合同最后反而变成非洲人的负债,陆企真正投资的都是在技术层次很低的矿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扩大与非洲合作也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在联合国获得大量非洲国家投票支持,因此中国能以很低的成本同时获得联合国农业、民航、工业、电信4大机构领导人的席位,这是联合国史上仅见。
评论表示,这次达卡中非论坛可能是中非关系的转变,与过去近20年相比,现在中国人在非洲面临的局面要20年前复杂得多,以前双方的关系仅仅是精英之间的事务,现在中国人必须面对一个日益苛求的民间社会。非洲各国领袖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对不透明合同、债务陷阱、以及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受限制的质疑。对中方来说,必须把握非洲的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计画,满意度曲线还会持续下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