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对立陶宛实施一系列反制手段后,欧盟委员会将提出一项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防止非欧盟国家对该集团任何成员施加不当压力。不过部份欧盟成员认为此举可能会将欧盟卷入针锋相对的贸易战当中。
《德国之声》报导说,欧洲议会集团外交政策协调员丶欧洲议会中国代表团主席立法者包瑞翰(Reinhard Buetikofer)说,中国对立陶宛进行威胁性的施压一事,证明了欧盟的确需要一个有效的工具,来保护自己免受第3国的经济胁迫。
报导说,这项提案将需要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成员国的批准,但一些成员国对此案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将在2022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对这项措施表达了支持,但瑞典和捷克等国认为,这项措施似乎会加强保护主义,并可能将欧盟卷入针锋相对的贸易战当中。
这些持保守态度的国家认为,「经济胁迫」应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只有在违反国际法和符合欧盟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採取措施。另有一些欧盟成员国表示,他们需要在任何部署此类措施的过程中拥有发言权,而不是将决定权全权交给欧盟委员会。一位欧盟外交官《路透》表示:「我们需要非常注意,这项措施的实施范围有多大。」
报导说,一旦成为法律,该提案将扩充欧盟的一些经济手段,包括筛选外国投资,对从外国补贴中受益的公司进行限制,以及限制对非开放市场国家的企业进行公共採购等。
在立陶宛指控中共将其国名从海关系统剔除后,该国最大的贸易机构表示,中国海关已不再直接阻止立陶宛货物的进口,但该国货物在进入中国时,仍旧面临冗长的程序,并在进货流程上遭到延误。
立陶宛工业家联合会(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主席简努乐维休斯(Vidmantas Janulevicius)说,立陶宛再次出现在中国海关名单上,但是清关手续仍然面临拖延问题,「中国的合作伙伴向我们透露,这是因为政治问题,因为台湾的原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