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1819》近日在台湾大学公播放映,中央大学学生导演陈毅在座谈会表示,现在早已不是什么年纪才能作什么事的时代,很多的框架跟设限都是可以打破的,鼓励所有大学生筑梦踏实,且突破升学还有既定社会框架,及早探索自己的理想与想做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适合行走的路线。
受台大社工系系学会邀请、台大学生辅导处协办,纪录片《1819》7日晚间在台大公映,团队期盼,藉此机会,能让台大的学生看见个体在升学体制里的模样,并反思制度带来的影响、可以用什么方式破除框架,并照顾自己的身心灵。
纪录片《1819》由大学生导演陈毅执导,拍摄南崁高中学生黄斌的生活日常,耗时两年的蹲点记录,面相多元,全片曾在台积电青年筑梦计画中夺下优胜,也在flyingV募资50万达标,今年5月还在影城举办首映记者会,找来黄子佼主持,让这部纪录片受到更多的关注。
陈毅表示,收到台大社工系的邀约时非常惊讶,觉得这部纪录片在台大播放,是一件很特别的事。
陈毅笑说,以自己高中时倒数前3名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考上台大,但至少还能在台大播放纪录片,人生的际遇跟转折是很大的惊喜。
陈毅提到,纪录片《1819》是一部幸运的作品,日前已在公视第三台播出,也在公视+、CATCHPLAY+等串流平台上架,想看这部片的观眾可以用自己方便的方式收看。
陈毅指出,18岁那年接触纪录片创作,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鼓励在场的大学生,现在早已不是什么年纪才能作什么事的时代,很多的框架跟设限都是可以打破的,要找到自己适合行走的路线何其容易,但一定要及早开始进行探索。
在场观影的台大政治系学生吴圣鹏是导演的国中同学。他表示,从国中时就知道陈毅很会写作,也买了他的书,没想到他会从书籍作者变成一位导演。
吴圣鹏提及,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都会面对到彷徨、不知所措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纪录片《1819》不仅让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参与别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回想起自己在迈向成长时的回忆,虽然对未来感到不安,但仍旧毅然前行,将这个时期所经歷的一切化作我们成长的养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