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中证网10日报导,大陆中央结算公司9日公布11月分月报显示,境外机构在该公司债券托管量连续第36个月增加,首次超过3.6兆元(人民币,下同)。结合其他资料看,11月,境外机构主要增持了中国国债,前11个月增持中国国债逾5000亿元(约合新台币2.175兆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国际投资者倾向于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投资的持续性、稳定性较好。在多种积极因素支撑下,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步伐将更趋稳健。

中央结算公司月报披露,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达36048亿元,较上月末增加880亿元,自2018年12月以来已连续36个月上升。

11月,境外机构加大对中国境内债券投资力度。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简报显示,截至1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93兆元,较10月末增加约800亿元。11月,新增10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境外投资者已成为债券市场活跃群体。据大陆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1月,境外机构共达成现券交易1兆390亿元,环比增长38%,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约5%。债券通运行报告亦显示,11月,债券通日均交易量达293亿元,月成交6440亿元,环比增长44%。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国债的偏爱在11月资料上得到进一步印证。大陆中央结算公司资料显示,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2兆3913亿元,较10月末增加879亿元。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境外机构累计增持中国国债5137亿元,贡献了绝大部分持仓增量。

目前,中国国债也是境外机构第一大持有券种。「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39兆元,占比为60.8%。」前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简报指出。

以上资料表明,境外机构将中国国债作为购买中国债券的首选。业内人士分析,国际投资者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特别是增持中国国债,体现了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成果以及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与目前境外机构投资者构成也有一定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机构的投资具有较好持续性和稳定性,是推动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持仓规模稳步上升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仍有提升空间,增持步伐可能更趋稳健。

法国兴业银行亚太区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姚炜表示,「与欧美债券相比,中国债券收益率高,对海外投资人很有吸引力。中国债券在国际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仍处于低配状态,还有增加投资空间。」

#境外机构 #中国国债 #11月 #增持 #国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