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警察局统计今年1至11月假冒公务机关诈骗案件发生1013件,较去年同期942件,增加71件,财损金额6亿6000万元,较去年同期5亿8000元,增加8000余万元,是类诈骗手法虽为传统诈骗手法,多以白天拨打家中室内电话方式进行诈骗,常常接电话对象为无业或退休在家的年长族群,方式为恐吓涉案话术或真假地检署公文的辨别能力较为薄弱,受骗民眾仍层出不穷,分析被害人年龄,60岁以上占全部被害人近7成,年长族群确为是类诈骗手法高发族群,民眾应多加留意。
今年11月底,台中市1名70岁的许先生在家中接到一通自称是「王警员」的来电,告诉许先生的证件资料遭人冒用,而且盗领健保补助3万多元,许先生觉得奇怪,健保卡在自己身上并没有遗失,怎会被盗用?
王警员于是假好心,告诉许先生说要帮他进入报案程序,没想到电话转到另一名组长的手中,剧情完全「神展开」,这位组长告知许先生他的资料不只被盗用,更涉及大型投资诈骗案件,目前已经有89名被害人报案,全案已经交由地检署指挥侦办。
此时电话又转到地检署林检察官手上这位林检察官以考量许先生本身可能也是被害人为由,表示可帮忙申请「暂缓执行」并且分案办理,但要求许先生将手上的资金匯至指定的帐户作为「保证金 」,才能帮得了他,许先生于是不疑有他,依照假检察官的指导,以家中要装潢为由骗过银行行员的关怀提问,陆续匯款3次,一共匯出190万余元,一直到许先生还要继续打电话到保险公司解约储蓄险,才经保险公司人员告知应是遭到诈骗。
刑事警察局醒民眾分辨真偽的特点,首先,假检警採用的「交保金收据」,可能仿自国库存款收款书,惟该款文书系提供具保人缴款用,与诈骗集团佯称提交保证金以证明自身清白毫无关连;接着,假检警使用的「刑事传票」,机关名称、格式都与正版刑事传票不同,且正版传票上不会盖印「抗传即拘」,造成民眾无谓恐慌;第三,诈骗集团以「监管科」名义要求民眾交付现金监管,事实上检察机关并无该科,且检察机关也不会以科室名义对外行文。
刑事局表示,面对诈骗集团来势汹汹,唯有冷静查证,才能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也请家中有长者的民眾能提醒长辈对陌生来电提高警觉,如有疑问,随时都可以拨打165反诈骗谘询专线洽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