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重启等4大公投将在12月18日举行,对此,中山大学社会系邱花妹今天与多名学者召开记者会并指出核四重启有8大不可行,包括工程技术、忽视核安、核废难解、解决空污、承担核灾、经济效益、五年发电、违反正义等不可行。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吕忠津表示,尚未完工、通过测试的核四厂,在工程技术上有罕见的严重缺失,包括兴建过程违规自行变更设计,单安全管制有关的设计就高达 7 百多项,连「核岛区」设计都变更;但他说,反核四重启不代表反对核能科技应用,如当未来当核能科技进步发展,包括核燃料可循环再利用、风险可管理、核废料终端处置方式,并经立法通过、全民有共识,但也应有全新的核能电厂。

中山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郭建成说,核电厂的发电来自核分裂产生的高热,但连锁反应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如福岛核灾时海啸损毁冷却系统导致一连串状况,如果核电厂外部机制损毁、就会陷入失控;而核废料则为不具经济效益的核分裂,虽然移除但反应周期仍会持续,大概要经过10万年才能回到背景值。

针对拥核方提及,核电能够解决空污,中兴大学环工系教授庄秉洁指出,「不完全正确」,新燃气电厂的排放量仅为传统燃煤电厂的1/151至1/10,PM2.5 也仅为72分之1,且无重金属排放,若三接兴建完成,除了可以供应大潭电厂外,还能供应工业锅炉煤转气,而核电无法协助工厂减少空污。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戴兴盛则说,福岛核灾至今灾损达20兆台币,而若核灾发生在北台湾,将直接影响1/3的GDP、约每年7兆台币,还需加上无法估计之復原成本。再者,核四重启的过程充满变数,他说,按照原能会的保守估计,重启核四需耗费至少10年的时间与1000亿经费,民间估计则需要至少15年时间。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说,核四建照已经过期,而按相关法令规定,势必要做初期安全分析报告、环境影响评估及地质调查等,「这些程序可能就要10年」,若再加上兴建、施工、耐震补强等恐怕也要3至4年的时间,民间估计远远是目前的评估更长。

#核四重启 #估计 #空污 #无法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