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鸟人变大花脸,夜后成为花旦,交响乐变西皮二黄,京剧名角李宝春新挑战,推出京剧版《魔笛》,他表示,除了音乐上的转换,角色性格也更人性化,「例如夜后这个角色,在歌剧里是以演唱为主,但在京剧里性格更分明,有怨恨有愤怒,有无奈也有顿悟。」
说起《魔笛》的「夜后」一角,最着名的咏嘆调〈地狱之復仇沸腾在我心中〉,高亢、激昂又快节奏的旋律,是大眾熟知的曲调,这在京剧里该如何转换?李宝春表示,「京剧里也有类似的『疙瘩腔』,将音符稍加调整,会有类似的感觉,以戏曲为基础,和莫札特的音乐做了融合。」
音乐设计锺耀光表示,莫札特的音乐作品非常经典,有很多段落已经是眾人熟知的符号,「有些段落无法要求京剧演员沿用演唱,但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表现手法,像是夜后唱段的旋律,我就把它变成一首竹笛的曲子,放在上半场的序曲里。」
锺耀光表示,原作里在序曲里是降E大调,京剧一般锣鼓场的习惯是E调,「我尊重莫札特的处理,在一部作品里的每个乐段,使用什么调都有背后的意思,因此我保留八成原本的调,一一移调处里。」锺耀光幽默表示,假如观眾听见开场音乐,「说不定还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走错场,要到隔壁才是演京剧。」
《魔笛》故事描述夜后的女儿被掳走,因而特别请托王子,带着一把魔笛和捕鸟人同行,一起去营救夜后的女儿。李宝春表示,在角色命名上,他从演员的本名做发想,像是饰演夜后女儿的孔玥慈,就化身成剧中的月慈公主,饰演王子的李隆显,就成为龙若王子。李宝春自己则是同时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
有趣的是,李宝春说,这次会用真人演员饰演森林里的树和动物,「我们演的动物和树一定要跳脱传统程式里所规范的方式,例如传统戏里的猴戏,除了美猴王之外,其他小猴都没个性,但这次我希望每只动物、每棵树都能找出个性。」演出将于12月25日、26日在台北国家歌剧院,12月30日、31日在台中国家歌剧院登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