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近十年来的专栏文章,曾两度以梅克尔为题,剖析政经问题,其一是2013/10/1的「没有施洛德,也要梅克尔」,文中讚佩前总理施洛德为了德国的竞争力,不惜背弃基本盘而败选,而梅克尔胜选后,也在就职演说中称讚施洛德并承续其Agenda 2020之路线,两人都表现出只有国家、没有私利的胸襟与气度。
另一篇文章则是2021/10/14的「如果梅克尔2005年没胜选」,主要是强调长期观察德国政党政治,也许意识型态并不一致,但在经济路线上,却有其持续性,当年(2005年)即使胜选者是施洛德,德国今天依旧会是欧洲的领导强国,「因为真正政治家念兹在兹的,是国家的前途,而非政党或个人的私利」。
2021/10/3在德国统一日(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31周年时,当时应该是梅克尔任内最后一次全国性演说,她以自由不会从天而降(Diese Freiheit brach nicht einfach uber uns herein)为题,内容感人,可惜国内鲜少报导。其实台湾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细细咀嚼这篇演说的意涵。
30年前,两德统一,但这岂是简单的事,梅克尔破题即指出自由需要争取而来,进一步,她指出,民主也不是这么简单就会存在(Demokratie ist nicht einfach da),吾辈需要彼此为维护民主,共同持续努力。1990年前两德人民(尤其是东德人民)为自由付出多少代价,31年来又共同珍惜维护得来不易的民主与自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的了解与包容。「德国统一31年学到的是,我们要尊重各别的经歷与经验,同时也要尊重民主」。
梅克尔在演说结束前疾呼,「我们可以就未来究竟会如何而争论,但我们知道答案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相互倾听与对话,我们更知道彼此有分歧,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的共同点」。
最后,梅克尔强调,「要对未来做好准备、对彼此保持好奇、述说个别的故事,并包容差异」。
虽然是对德国政党、人民的呼吁,但对我们应该更有所启发。对眼下的台湾,一切来之不易,但是不是少了一些倾听、对话、及包容?真正诚意的政府,是不必「大声、再大声、敲桌子的」,倾听、对话及包容,才是梅克尔所要传达的讯息,对台湾如此,对两岸亦復如此。
陈冲指出,小说中的Miss Merkel能否破案,对台湾并不重要,但梅克尔临去对自由民主提供明确的诠释,值得我们重视。Seit bereit zur Begegnung,seid neugierig aufeinander,erzahlt einander eure Geschichten und haltet Unterschiede aus,多棒的一段话。还是请外交部把演讲全文翻译给蔡总统,不。给全民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