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保护协会去年发布「淡水河川废快筛调查」后,今年起再与富邦人寿合作进行连续3年的「川废快筛调查计画」,今天发布「台中乌溪流域川快筛调查」,现在215.5公里的河岸及海岸(河岸175公里、海岸40.5公里)、垃圾总量达约110万公升、约7.8万袋垃圾,平均每公里河段有近400袋废弃物。

调查发现,废弃物中有7成为一次性塑胶制品,主要为塑胶袋、塑胶瓶罐、一次性塑胶制品等,与海废组成大致相同,荒野保护协会认为,这也证实川废为海废的主要来源之一。

该次调查也发现,下游废弃物主要组成为「破碎的塑胶瓶、塑胶袋、一次性餐具及少部分的保丽龙」,而越往中上游垃圾量并没有减少,主要组成为「整袋的家庭垃圾、大型废弃家俱、事业废弃物等」,且外观上较无沾附泥沙或风化痕迹,显示此类垃圾距离被丢弃时间或丢弃时间点不远,推测多为非法弃置。

调查指出,其中80%的川废集中于20%的河岸段,且热点集中于包括「乌日高铁站附近」、「大肚区国道一号桥下」及「乌溪流域出海口」等地,多集中在较隐密及有建设围墙的河岸段,而桥墩附近、河堤斜坡及自行车道也发现民眾休閒娱乐丢弃的垃圾。

荒野保护协会海洋专员徐筱珺说,河川废弃物较少人关注、但河川垃圾也会影响海洋,此次与24名志工,从3月起执行至约9月才结束,共有431调查点,发现有8成的河川垃圾集中于2成的河岸段,希望藉此调查让政府在热点区加强清运。

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刘月梅说,预计可能要3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让河川废弃物消失,但消失之前可以先从减量做起,因此也呼吁要有政策作为、减少一次性废弃物等。

对此,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副局长张稚煇说,除了往年的措施外,去年也加设3处拦污索,清理1000多公斤的垃圾,未来也会就荒野保护协会的川废热点处加强清理、巡防、监控设备等。

富邦人寿提及,明年将再针对邻近新竹科学园区的头前溪、后年再针对淡水河做川废调查。

#川废 #调查 #废弃物 #荒野保护协会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