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在新竹市执政7年,但4大公投结果却全数导向不同意,立法委员郑正钤认为在在野党以及公民团体的努力,让新竹市同意大于不同意,但未能高于25%门槛,国民党中央确实有检讨,他认为正因为公投与选举脱鉤,催不出投票率,担心未来公投沦为徒具形式而无法产生实质影响。
此次公投未能过关,郑正钤认为是国人的选择,仍按照民意走向行事,但他认为可惜的是投票率不高,无法真正反映民意。相较于地方性公投喝好水争议少、共识高,民间团体用政策、沟通的方式达成任务,反观4大公投最可惜的地方,是变成政治的对立,而非公共议题的讨论。
针对竹市公投结果与国民党方向一致,郑正钤认为4大公投案中,几个在野党在部分议题上具备共识,加上竹市有许多特殊的民间团体,包括核四议题上,在地的专家学者是宣讲甚至是提案的主力,让结果是同意多于不同意。
郑正钤也特别观察重启核四议案在新竹市的特殊现象,特别在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开始,他发现新竹市在能源政策的考虑更为务实,推测与科学园区需求有关,园区以及园区外厂商对于用电十分焦虑,他认为核电需要更多讨论跟对话,因为能源是科学的问题,不是政治上的选择。
郑正钤表示这次公投结果与2020年总统大选选票结构差不多,同意与不同意选票一致性不低,对明年大选布局确有影响,19日传出蔡英文总统召集党内高层密商县市合併,郑正钤认为可预见明年在国会将会出现角力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