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4年以来,他完成了14部有关中国的歷史着作,包括《追寻现代中国》《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康熙与曹寅》《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等。史景迁被认为是费正清之后美国汉学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说,推动着自己写歷史的最大兴趣,在于「激起(读者的)兴趣」。
对史景迁有些作品持尖锐批评态度的阿里夫·德里克,曾概述了史景迁表现在其作品字里行间的两个显着特徵:他致力于从不同文化的差异之中探求人类共同本性的人文主义追求;他坚持的是不带任何傲慢地面对不同社会之间文化差异的普遍主义立场。
史景迁的第一次中国行是在尼克森访华不久后的1974年,他与14位耶鲁大学的教授一起到中国转了一圈,去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2005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引进了「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包括《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等共8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