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庞建国惊传坠楼身亡,而他身前曾在多个群组转贴留言「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作家蔡诗萍透露,从庞建国的从政歷程,可以一窥蓝营的剧烈变化。当时庞建国选立委时,他大舅许信良也在台北市南区选立委,大舅要他帮忙站台,他去了,但他同时也帮庞建国站台,结果庞上许下,让大舅对他还蛮不谅解的。

蔡诗萍12日在脸书悼念老友,表示庞建国轻生这个悲剧,他是很难过的。于私,他们夫妻跟庞建国夫妻都熟识;他是在大学时参加校内的即席演讲比赛,认识当时念研究所的庞建国,他们都锲而不舍,连年参加,也就熟起来了。后来,庞建国出国念书,再相遇,他是台大社会系教授,他自己则担任杂志总编辑,在「后蒋经国年代」,他选择从政,从国民党栽培的「中山奖学金人才」,转往新党,选上台北市议员。后来再成为亲民党立委。

蔡诗萍透露,庞建国担任亲民党立委时,当年他大舅许信良(已经非民进党籍),也在台北市南区参选立委,当时选制台北市分北区、南区,都是复数选制,大舅要他帮忙站台,他去了,但他同时也帮庞建国站台,结果庞上许下,大舅对他还蛮不谅解的。后来,马英九选总统,他去当了总部发言人,选后国亲合作,庞教授归队蓝营,也被赋予重任。

蔡诗萍指出,从庞建国的从政歷程,可以一窥蓝营的剧烈变化。新党、亲民党,到几度分裂后的国民党,基本上,蓝营呈现了结构上分歧的事实,这既是路线之争,却又是台湾政治「本土化」、「民主化」的必然拉扯。而对过去的党外,到现在的民进党,它们大致上承接了「民主化」与「本土化」两相融合后的「台湾化」歷程,使得民进党成为「民主台湾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对国民党而言,麻烦大了!从新国民党连线,到新党,都无法摆脱对国民党快速本土化后的不适与失调。

蔡诗萍表示,当庞建国留下「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的遗言时,完全凸显了他内心的激愤与不安。要理解他,唯有透过台湾政治本土化,民主化,最终台湾化的过程,才能理解他的失落。而更让他失望,或难过的关卡是,那么让他悲愤的「不公不义」,为何无法形成一股波澜壮阔的反弹力量呢?也就是说,当他感觉不公不义时,是不是反而更多的台湾选民却不那么觉得呢?这样的认知落差,恐怕才是迫使庞建国走上绝路的内在压力。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防治专线:1925(依旧爱我)24小时服务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

文章来源:蔡诗萍脸书
#庞建国 #蔡诗萍 #大舅 #许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