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北艺大音乐系举办音乐大师班,共有四位小提琴家参与,他们分属三个不同世代,包括李宜锦(舞台区左起)、薛志璋、苏显达和黄俊文,和学子们分享他们的舞台经验。(北艺大音乐系提供)
17日下午北艺大音乐系举办音乐大师班,共有四位小提琴家参与,他们分属三个不同世代,包括李宜锦(舞台区左起)、薛志璋、苏显达和黄俊文,和学子们分享他们的舞台经验。(北艺大音乐系提供)

上台要如何克服紧张?要如何有计画地拓展曲目?演奏始终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更是残酷舞台,必须和成千上万的人竞争,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的赛跑。17日下午北艺大音乐系举办音乐大师班,共有四位小提琴家参与,他们分属三个不同世代,包括苏显达、李宜锦、薛志璋和黄俊文,和学子们分享他们的舞台经验。

苏显达表示,他上台时,常告诉自己,「希望做到下台时,不会感到遗憾和后悔,这是我对演奏的责任和态度。」苏显达表示,克服紧张的要领在于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找到能克服的方式,舞台是我们的挥洒空间,经过每一次的蜕变,最终我们会找到自己。这也是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因为总有各式各样的挑战。」

苏显达说,舞台和表演,有时很矛盾,「像歌剧女王卡拉丝也是如此,上台前会责怪自己,为什么有这场演出,但演完之后又觉得自己表现不错。舞台有时很矛盾,如何扭转是很大的课题。」苏显达表示,「透过身体力行和尝试,以及不断地修正,终究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能耐,足以胜任舞台。」

黄俊文表示,保持对琴的熟悉度,有助于稳定演出状态,「每个人都有高高低低的状态,对我而言,音乐之外,人生也很重要,人生里的高低起伏,会影响到我们的演奏,就像运动员一样,有时状态非常好,有时又还好,这都是人之常情,必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黄俊文表示,他曾经测试过自己,一个月完全不要练琴,在第32天时才夹琴,「我想知道一个月不练琴的感觉如何?结果感觉非常糟,千万不要尝试。要保持最佳状态,尽量还是要每天碰琴,那怕是半小时、20分钟,就像手指运动员,练好按弦的形状,手型对,音自然准。」

薛志璋表示,他在就读北艺大时,每天练8小时,「我不是读音乐班,我觉得我和科班有落差,有时会感觉自己好像不会拉琴。但经过尝试,随着练琴时间累积,我慢慢建立了一个模式,做到每次拿乐器时,可以很快有拉琴的感觉,那是最基本的事情。」

李宜锦表示,练琴没有捷径,必须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一个月才爬一次山,一定会很累,但每天都有运动,就能保持状态。」李宜锦说,重要的是肌肉记忆的养成,「假如好几天没练琴,要回到水准需要花很多时间。当你的脑筋可以和手结合时,就能挥洒自如,享受演奏,保持好的平衡。」

薛志璋表示,全世界好的演奏家多到无法想像,「但练琴必须找到和乐器的情感,如此一来,练琴才有意义,我觉得我弯弯曲曲走了很多路,却也很有想像力,让练琴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李宜锦表示,天下有眾多名家,「永远要以欣赏他人的角度看待,但也不要有缩头乌龟心态,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拉得那么好,就放弃了,而是要怀有梦想,慢慢实践和累积。」

苏显达表示,舞台上确实有光环,但演奏家也要承受压力或是各种批评,「观眾的耳朵无法被收买,音乐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舞台上好好演奏音乐。」

#练琴 #苏显达 #李宜 #觉得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