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国消费者协会」20日发出「春节消费警示」,指随着2022年春节日益临近,商场、超市、旅行社、电商平台等经营者也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但「低价不等于实惠」,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商家的打折促销行为,甄别所谓的「低价」是「真实惠」还是「设套路」,尤其要注意防范不法商家的超低价陷阱,理性消费。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列出四点提醒消费者,包括:一、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营养价值低。中消协指,该协会曾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展开了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活动,发现在售的食品中混杂着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产过程也不规范,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但因价格低廉,若消费者只关注价格就很容易「中招」。

中消协还引用大陆媒体公开揭露了低价水饺、低价肉丸的原料来源,发现个别速冻食品企业为降低成本,在销售的猪肉水饺中添加鸡肉,肉丸产品中添加鸡脖泥、鸡架泥等行为,且并未在包装上注明。专家表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等骨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会降低产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二、社区团购小心买到假货和劣质产品。中消协指,社区团购自2020年末,随着眾多知名电商平台入局社区团购业务,使社区团购得到迅猛发展,凭藉「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成功吸引大批社区消费者纷纷「跟团」。当前,社区团购可谓无所不包,从水果蔬菜到日用百货,从餐饮服务到交通出行均有涉及。但在社区团购「光鲜」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商品品质差、虚假促销、低价倾销、退店保证金不退还等,其中低价低质问题最为突出。提醒民眾应仔细查看供货渠道和供货商资质,并且理性消费。

三、超低价促销暗藏玄机,让利为假,盈利为真。一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促销「猫腻」较多,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放长线钓大鱼」,用「免费、0元购、秒杀」等作为诱饵,诱导消费者上鉤。有的是产品免费赠送,但要使用该产品还需额外支付费用;有的是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办理了贷款或者分期付款;有的是诱导消费者充值大量的预付款。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一要警惕商家的超低价甚至免费促销行为,仔细辨别促销的真偽,特别要了解是否附带其他条件等。

最后,远离「不合理低价游」,当心「游游游」变成「买买买」。中消协指,近年来,「不合理低价游」引发的强迫购物、产品品质纠纷、侮辱消费者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损害旅游景区形象,影响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游往往打着「团购价、旅游补贴」等噱头进行包装,实际却暗藏着损害游客利益的「陷阱」,如在行程路线、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方面大打折扣,并在旅途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或是在签订合同时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变相加价。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出行体验,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抛却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行社的口碑以及旅游产品的品质,同时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

#低价 #消费者 #中消协 #社区 #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