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提出《欧洲晶片法案》的目的是提升欧洲的半导体产量,以因应需求攀升,同时降低对欧洲外部晶片供应商的依赖。
范德赖恩指出:「未来十年欧洲的晶片需求将会增加一倍,这是欧盟必须提升欧洲在这项关键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能力的原因。」
欧洲现阶段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市占率仅有10%。范德赖恩指出,欧洲绝大多数的晶片供给来自欧洲以外国家,这是欧洲无法承担的依赖性与不确定性。
范德赖恩表示:「2030年前,全球20%的晶片产量应该来自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晶片产量本身将会倍增,意味着欧洲打算让目前的晶片产量翻升四倍。」
《欧洲晶片法案》包含五大重点,强化欧洲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确保欧洲在晶片设计与制造的领导力;修改国家援助规则,允许政府援助首款生产设备;改善晶片短缺和供给问题的预期和回应能力;支援小型创新企业。
晶片大缺货衝击全球产业,近几个月来半导体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晶片供给一直追不上需求的速度,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掀起远端工作和远距教学潮,推升高科技产品的需求。
哈佛商学院教授尤菲(David Yoffie)指出,回应晶片需求需要时间,建造新厂房大约费时两年。在此同时,晶片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厂成本更高,也变得更复杂。
此外,供应链瓶颈亦加重晶片生产挑战。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航运成本大幅蹿扬。
晶片大缺货的问题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落幕,英特尔在2021年7月警告,晶片短缺可能持续1或2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