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汽车蝉联20年台湾车市龙头宝座,其中TOYOTA品牌车主更是逐年增加;但面对售后服务量能饱和,和泰决定主动出击,说服经销商首创「社区型保修站」。
一个新策略,竟能把过去流失的两成客户找回来!这是和泰汽车近年推出TOYOTA社区型保修站的新服务后,最新交出的成绩单。
过去TOYOTA在全台有123家、每家占地逾5百坪的服务厂,每年最多能服务230万辆车次,但随着车主逐年增加,售后服务量能已逼近饱和。
不只如此,和泰汽车TOYOTA售后服务本部长吴家炎坦言,过去TOYOTA车主1年内回厂保养平均约3成,其中又以新车为主,流失的7成车主多到坊间保养厂维修,然而经调查发现,「价格、便利性、服务」三大因素,决定车主回厂的意愿,「如果我们要扩增现有服务量能,在不做价格竞争下,便利性和服务是我们要想办法改善的两大重点。」
「服务厂是不是也能走向社区,把流失的车主找回来?就像是大医院与小诊所,当我们小感冒就到家里附近的诊所看病,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我们也能转诊到大医院。」吴家炎透露,和泰在2017年就开始研究解决方案。
原来,过去服务厂约7成顾客是来做定期保养,实际上不用进到「大医院」,但服务厂由8大经销商营运,使得和泰想推动「小诊所」计画并不容易。
扩充服务量能 不做价格竞争
除了要证明消费者是便利导向,而非单一的价格取向,和泰还要让经销商相信社区型保修站能找回流失车主,而不是瓜分既有服务厂的量能。
「2019年,我们开的第一家社区型保修站,抱着只能成功的决心。」吴家炎很清楚,所谓成功不只是做到单店赚钱,而是能在保修站营运期间,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才有扩大设点的机会,「第一家保修站设立后,我每一天都看报表,以前的服务厂不需要我这样盯着。」
为了清楚掌握车主动态,和泰每日统整到厂维修客户建议,透过数据分析来掌握车主的消费心态。吴家炎也每天亲自看数据分析,甚至到第一线与经销商沟通修正。
举例来说,社区型保修站的第一代招牌,原先为了要与服务厂区隔,以红底白字的设计呈现,但顾客认为这对于原厂的辨识度较低,不如改回过去服务厂的白底红字,这不仅得到7成车主认可,随着保修站据点增设,有高达98%车主愿意再次回到保修站保养,主因就在于地点便利、值得信赖、理解需求,以及保养维修快速。
「过去30年我们都习惯经营有规模的服务厂,现在有办法做到像私人保养厂这样吗?」北都汽车服务部部长陈俊雄不讳言,对保修站的可行性刚开始存疑,但北都第一家基隆保修站开设后,流失顾客回流比率一度高达4成,像是吃下定心丸,紧接着在七张店、健康店相继开设后,业绩更在第2个月就达到百万元,平均约有两成流失客户回厂,「现在经销商对保修站很有信心,发展脚步会比和泰规划的还要快。」
「保修站的成功在于两大关键,除了据点要交通便利外,站长也扮演着很大角色。」吴家炎解释,不到百坪的保修站人力配置不多,平均只有一位站长与两位技术人员,而保修站站长就是一个小老板,他需要做维修说明、接待、结帐、维繫顾客关系。
站长的人格特质是保修站的成败关键,要快速扩张据点的关键,就在人才。对此,和泰会先由经销商就人格特质遴选建立「储备站长人才库」,再来针对储备人才,进行零售通路等基础教育训练,并派至服务厂学习实务作业,才能确保开幕第一天,站长能独当一面。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