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程富阳专栏】在虎年的小年夜,友人传来中国大陆一些网路节目,推出不少中小学生在教室讨论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及专属单元对歷史杰出人物及作品的着说新解,内容精辟丰富,让您在几十分钟内听了其深入的解说,恍若速读了几本好书,令人如临其境,同与神游,有着潜移默化般的延伸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正面效果,与台湾当下泰半网路内容,皆属政治文宣操作及商品销售直播的介面,可说大异其趣。
不可否认,时下臺湾传媒,在政治上似乎只知跟着美国节奏,亦步亦趋紧随「美中博弈」的零和游戏赌局而曲张脉搏;至于在文化上,也不得不与美国沆瀣一气,凡事皆简化推卸指陈:「这又是中共借『孔子学院』的特意传播与文化统战。」却殊不知,任何的文明渊远流长,最终都是贫瘠趋向多元,贫乏就于广袤的必然结果。
而反观我们的教育部,继去年2021年2月配合国家语言发展法,除修正「12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将本土语言列入国高中部必修课程;继之又将本土语按难易度分成五个级别,且可按兴趣选修;一些资深老师早已忧心指出,这势必造成同年级学生可修不同级别本土语的混乱,且课纲规画缺乏考量师资整备,将为尔后教学造成不堪负荷的状况;但奈何执政者一心「本土」为念,一副「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莽撞执拗,以致我们原来的国高中国语文教育,只好跌跌撞撞掉落一幅「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上下凄凉困境。
果不其然,近期即有讯息传出,教育部倾向于支持台大学生会于去年下半年,所提案讨论废除大学国文必修改列为选修的通识课;理由是可避免修课动机低的学生占名额,也让学生学其所好;这种表面上,像是鼓励弹性学习的高教趋势,并符合台大提倡「未来大学」的教务改革方向;但实际上,却恰恰正是抛弃培养对国文的专究精研,令学子丧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体验与认同,使年青人在文化上,犹如失了根的浮萍,只能在水面上逞一时曼妙,然稍遇风雨,即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于是,莫说臺湾国文教育的未来,让人担忧是否会重演之前如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郭明政,罔顾大陆北京和清华大学在国际大学评鑑上早把台湾抛的远远的事实,而公然批评説,台湾人把小孩送到此两所大学就读是「头壳坏去」的脱线言论。
也让人忧心那个曾经被华人世界视为中华文化灯塔的台湾中高等教育,终将沦为一群在「象牙塔」里堕落的文青时代;而那个曾经执中华文化之牛耳的台湾杏坛,只能像周幽王的「烽火臺」,竟成了戏谑执干戈来救诸侯的闹剧,岂不悲哉!
于是乎,今后台湾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学子,可能难再笔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仲淹高洁心志,亦难兴涌「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东波阔达寄语;既无缘相识「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短歌行远,也难晓谕「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的羲之兰亭雅趣;既难追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顾命诸葛,亦无法想像「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三国周瑜;既难听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琵琶弦音,更遑论激盪「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的国殇情怀。
然而,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眾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一样,自己不争气,老怪人家对你造成威胁,这就如同犯了2千多年前先秦《逐客令》中的老毛病,一无所有,却妄想自我独尊;可笑的是,人家秦始皇尚且听得进去谏言,而立即改弦易辙,愈发广纳天下英才;而如今的臺湾,却反倒一昧往「本土」的意识陷阱里头攒;此等自掘坟墓的偏执与短视,却正是李斯《谏逐客书》文中所揭示:「藉寇兵而齎盗粮」的愚蠢行径。
在壬寅虎年小年夜,冥想两岸国文教育趋向,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竟差距如此之大;而执政者,还未能着眼教育文化的统合,以化解两岸的军事对峙紧张;尚一昧在用「本土」之谬,来区隔两岸的谋合,自误于画地自限、杯弓蛇影的交流困境,自陷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兵凶险途;让我们2千3百万台湾人面对2022虎年之际,在奋力抗疫之余,还要忧心如自处于《水浒传》景冈山那头山中虎的危境,岂不令人痛哉!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