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期间,电视、视讯或社群网路等节目,经常露出各种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政院食安办公室提醒,恐隐藏夸大不实的「膨风」陷阱,提醒民眾观看时,务必「停、看、听」,多加留意辨别。
新春期间家人团聚,是家户观赏节目及使用社群网路的高峰期,不少人会透过电视、社群软体等管道,接受到食品或保健食品资讯,面对眼花撩乱的各式广告,食安办公室提醒务必「停、看、听」以避免上当受骗。
食安办指出,「停」—冷静思考自身是否确有需求,以及此产品对健康是否有帮助;「看」—阅读产品包装标示上的相关资讯;「听」—请教医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建议,才能正确选购食用真正对自身状况有助益的产品。
食安办表示,民眾切勿轻信夸大不实的广告,并请多加利用食药署「违规食品、药物、化粧品广告民眾查询系统」( http://pmds.fda.gov.tw/illegalad/ )及「食药膨风广告专区」( http://www.fda.gov.tw/TC/news.aspx?cid=5085 )查询,以护自身消费权益及健康安全。
另外,受疫情影响,民眾网购需求大,春节期间,社群媒体大量露出年货贩售广告,民眾透过社群媒体收看广告或直播方式,只要点击手机页面,即能购得商品。这种购物方式看似迅速便利,实则潜藏高度风险。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处特别提醒民眾进行网购时,应慎选电商平台,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社群媒体广告。
行政院消保处指出,据统计去年各县市政府受理一页式广告相关消费争议高达3180件,多数是透过社群媒体下单而出现纠纷。
消保处表示,凡是广告内容强调货到付款、商品售价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标榜7天鑑赏期、限时限量促销、网址拼音奇特、出现陌生用语、未提供实体联络电话及地址等情况,下单前应上网搜寻卖场评价,避免上当。
消保处建议,民眾网购应以国内平台优先,因为处理跨境消费争议实属不易,宜尽量选择国内知名或商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并以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同时,审慎看待社群媒体上的可疑网站或帐号,且使用安全软体,保护自己的资讯设备及帐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