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前发布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报告指出,中美科技脱鉤不利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该报告的观点被认为相当务实,也因此引起国际上的重视。不过在春节假期中有海外研究人员发现,这篇报告已从北京大学官方网站上消失,学术界因此猜测,科技脱鉤不利中国科技发展的观点在大陆可能有重大争议,同时也未获中共官方的认同。

据《美国之音》报导,北大这份这份第123期研究简报题为《技术领域的中美战略竞争:分析与展望》,报告反映出中国学术界和科技产业对遭到美方「卡脖子」的担忧,但报告在当地时间4日已遭下架,北京大学方面没有就此回復外媒提出置评的请求。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和经济高级顾问兼理事会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美国对华限制措施不断扩展,中国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前景做出悲观的评估,报告虽然通过了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的审核,但数天后被撤,反映大陆学术界与执政党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报告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但不是官方政策或某种新的共识,它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对话或辩论的一部分。

甘思德表示,报告认为「自力更生」对中国来说是个失败的战略,中国可能要考虑其他途径。例如,修復尝试修復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而这么做必须向美国及其他国家做出更多保证。

报导引述科技与地缘政治问题分析人士特廖洛(Paul Triolo)的分析说,「这篇报告可能不是北京希望公开推广传达的资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慧等领域,北京大学这份评估的基本要点显然是正确的,陆企肯定比美企更容易受到这些部门脱鉤压力的影响。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希恩(Matt Sheehan)则指出,中国为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脱鉤,例如强制美企技术转让与窃取智慧财产权,因此对目前脱鉤局势加剧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脱鉤的速度也超出了中共决策者的接受度,这让他们感觉很纠结。「中国很早以前就将谷歌和脸书等美国技术平臺踢出中国,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主动的脱鉤形式。」

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贝克利(Michael Beckley)受访时表示,他赞同北大报告的结论,美中经济如果快速脱鉤对中国将是「毁灭性的」。中国在出口市场以及关键技术和资源严重依赖美国及其盟友。中国约有35%的经济与国际贸易有关,而美国在这方面只有20%。中国大约70%到80%的石油、电脑晶片、高端感测器和先进医疗设备靠进口,以及90%的先进制造设备,「这给了中国的竞争对手许多可施压的痛点」,「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正试图通过推动研发和向战略产业提供大量补贴来克服这种依赖,但到目前为止成效非常有限。」

文章来源:承认中国科技「技不如人」 北大报告被删 触动了谁的神经?

#北京大学 #中国 #脱鉤 #北大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