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电影节国际电影配乐金眼奖得主、作曲家张菁珊,从古典音乐背景出身到勇闯好莱坞,从事电影配乐工作,这大半年来,她在台湾一连发表的曲目,包括描写美丽岛事件的《自由的枷锁》、由多首歌曲组成的《音乐百年》组曲等,都和台湾有关。
张菁珊表示,好莱坞配乐的训练是她的养分,「我希望能直接用音乐和观眾沟通,带他们进入音乐里的世界,不需要透过文字辅助,也能感受到我想说的内容。」
张菁珊现在是好莱坞作曲家汤姆.霍肯伯格(Tom Holkenborg)工作室团队成员,她拥有纽约大学影视配乐硕士学位,出生于1994年,来自台北,毕业于古亭国小音乐班,主修低音提琴,国中考上师大附中音乐班,不过没去报到,而是选择就读金华国中,同时与作曲家金希文学习作曲,高中就读师大附中音乐班,毕业后赴美就读伊士曼音乐院,大三下学期接触独立电影制作,学习使用音乐软体以及混音技术,让她发现另一片新天地。
张菁珊表示,电影配乐多是混和电子音源加上实体管弦乐团,在《自由的枷锁》里,她试着以写电影配乐的方式,谱写管弦乐曲,描写台湾民主的过程,从严肃的戒严气氛,写到民主成形的开阔感,「对管弦乐团团员而言,音型和演奏方式可能不是平常习惯的样子,但我希望能和观眾分享电影音乐对我的作曲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音乐百年》组曲里的曲目,包括〈登山列车〉(高一生原创)、〈望春风〉(邓雨贤原创)、〈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吕泉生原创)、〈美丽的稻穗〉(陆森宝原创)、〈客家本色〉(涂敏恒原创)、〈天佑臺湾〉(李欣芸原创)。
张菁珊表示,一开始的〈登山列车〉,有揭开序幕的感觉,如同号角响起,之后接到听眾耳熟能详的〈望春风〉。张菁珊表示,她编曲时,希望能做到东、西方融合,一些平常听的电影配乐和古典音乐作品,也常常带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