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麻豆区培文国小学童至菜市场访问卖咸菜老板至作咸菜方法。(刘秀芬摄)
台南市麻豆区培文国小学童至菜市场访问卖咸菜老板至作咸菜方法。(刘秀芬摄)
台南市麻豆市场卖咸菜阿丽阿嬷家三代以前都在咸菜巷腌咸菜。(刘秀芬摄)
台南市麻豆市场卖咸菜阿丽阿嬷家三代以前都在咸菜巷腌咸菜。(刘秀芬摄)

台南市麻豆区早年是制咸菜的重镇,仁爱路底还有一条咸菜巷,10多年前麻豆制咸菜产业没落,附近的培文国小担起传承咸菜产业歷史与文化重担,保存早年的大咸菜桶,更将咸菜文化融入课程,小朋友寒假作业是研发咸菜料理,还有小朋友主动访问耆老,要帮麻豆咸菜文化歷史拍纪录片。

麻豆咸菜产业10多年前开始没落,麻豆市场卖咸菜的陈阿嬷说,家里三代都在咸菜巷腌咸菜,直到10多年前麻豆种芥菜的人愈来愈少,加上工人难请,老一辈的体力不堪负荷,才改批云林等地腌制咸菜来卖,咸菜桶有的坏掉,木材当材火烧,也有古物藏家买去收藏。

培文国小10多年前得知咸菜巷最后几座咸菜桶及将拆毁,在乡亲协助下,收购7座到校园里保存,同时规画咸菜文化园区,将咸菜文化融入课程。虽然咸菜桶保存不易,目前只剩4座,仍是喜爱农村文化游客到麻豆必访地点。

培文国小多年来发展咸菜乡土文化教学,创造出「咸菜超人」意象,自行编制教材,教导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社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都要认识咸菜家族、种植芥菜、踏查认识咸菜巷、制作迷你咸菜桶、腌制咸菜、作咸菜料理,希望培育学童成为小小解说员,推广咸菜文化。

培文国小四年级学童的寒假作业是制作咸菜料理,陈柏璇、凃盈妤、陈彤绫3人将咸菜融入蔬食料理中,并拍成制作教学影片,她们从作业过程中也对拍片产生兴趣,陈柏璇、凃盈妤由家长带着到菜市场访问卖咸菜摊位老板,採访他们咸菜制作方法,以及早年麻豆咸菜产业状况。

陈柏璇家长表示,从小在麻豆长大,看着咸菜产业逐渐式微,现在只剩培文国小可以看到大型的咸菜桶,学校推出这样的寒假作业,让人感到窝心,也鼓励孩子拍摄影片,希望透过影片的介绍,让麻豆的咸菜文化持续下去。

#咸菜 #麻豆 #培文 #国小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