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药华药公布德国最终裁定结果,困扰公司1年多的48亿元赔偿,确定无须支付。只不过,诉讼发展的过程,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少影响,对小股东的权益也带来衝击。
从去年11月中取得美国药证,近期又反转跨国诉讼结果,免赔48亿元赔偿金,药华医药(简称药华药)可说是进入成立22年以来,发展前景最乐观的时刻。然而,与欧洲合作伙伴AOP的纷争并未随赔偿金终判告终,而且因短期内多次发动私募也引起小股东的不谅解,药华药的下一步依旧话题性十足。
2月15日,药华药公布德国传来的消息,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终局确定裁定,药华药欧洲合作伙伴AOP公司所要求的赔偿与利息,无须支付。这个结果,让药华药执行长林国钟直言:「正义偶尔迟到,但一定会到。」此外,为了同步迎接美国市场的成长,林国钟也着手准备新一轮的私募;若成真,这将是药华药2019年底以来的第5次私募。
只不过,多次实施私募的作法,已让市场热议,担忧损及小股东权益。尤其去年11月中,药华药取得美国药证,随即在12月发动两次私募,让看好公司前景的小股东无缘参与。甚至去年12月13日,私募价格177元,当时股价约在390元,中间价差之大,更让小股东不谅解。
受纠纷拖累 仍列全额交割股
自2019年以来,药华药4次私募,总计增加3.56亿元的股本,是2019年底资本额21.94亿元的16.24%。面对股东的担忧,林国钟坦言背后有着公司经营的难处,特别是难以使用公开募资的方式筹资。
林国钟以2019年、2020年两次私募说明,「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们要倒掉了。」市场看坏药华药发展的氛围,让公司想透过公募筹资也是困难重重。至于去年12月的两次募资,林国钟强调,是为了维持到今年年中的营运所需,「因为美国营收,大约年中就会出来。」然而,去年被打入全额交割股,让药华药想要走公募方式筹资,缓不济急。
翻阅法条,根据《发行人募集与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简称《募发准则》)第八条,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重大缺失者」,金管会对公募申请「得退回其案件」。去年被证券柜枱买卖中心处分打为全额交割股后,药华药认为实务上难以取得主管机关许可,为了快速取得足够资金,才找上原始股东持续投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