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迁专家小组近日发布「气候变迁2022:衝击、调适及脆弱度」评估报告,指气候变迁影响比预期严重。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表示,全球若达不到2050净零排放,暖化可能高达摄氏2.5度,呼吁政府订定《气候变迁行动法》,完备碳定价法规,协助产业低碳转型,并将净零路径纳入各部会政策。
联合国气候变迁专家小组(IPCC)第二工作小组于本周发布第6次评估报告《气候变迁2022:衝击、调适及脆弱度》;内容指出,气候变迁的影响比预期的更加广泛且严重,全球升温每增加摄氏0.1度,气候变迁风险将随之攀升,儘速启动调适行动至关重要。对此,民进党立委洪申翰今邀集学者专家召开记者会提出倡议。
洪申翰指出,今年恰逢台湾「国家气候变迁调适行动计画」第二期的最后1年,明年将提出第3期计画。然而,过去台湾气候变迁调适治理缺少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投入,且未发展「衝击评估」与「风险分析」,导致各部会行动计画回应气候风险成效不明;同时,环保署作为主管机关,也缺乏协调指挥的管考机制。
洪申翰说,应透过《温管法》修法,将主责归回到国发会,且明定基金一定比例用于调适,以确保减碳与调适能够并重。尤其,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的专职研究人力、投入气候变迁科学研究的资源和经费,与国际相比严重不足,建议整合政府目前的研究资源,成立国家级气候变迁科学研究专责机构,投入更多的人力及经费,发展台湾在地尺度的衝击评估与风险分析。
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晃雄表示,去年IPCC第一工作小组发布「气候变迁物理科学」第6次评估报告,内容指出无论如何快速与深度减排,摄氏1.5度暖化已是现在进行式,且未来若达不到2050净零排放,暖化更可能高达摄氏2.5度。
「全球炙热化的衝击已是无法避免,除了急速与深度减排,更需具体的调适作为。」许晃雄说,第二工作小组的「衝击、调适及脆弱度」报告评估,指出旱期延长将导致全球一半的人口每年面临至少1个月的水资源短缺,要能做到有效调适,物理科学及衝击评估不可偏废。
德国气候服务中心科学家黄若亭指出,台湾需要关注这次报告提到高温及热浪对健康风险的影响,高温也降低生产力进而影响GDP,政府未来势必要把净零、调适、减灾、永续指标等政策进行整合。建议可思考成立专责的气候科研机构,稳定产出具公信力的研究成果,让各方利害关系人可藉此规划、执行调适行动。
台湾环境规划协会理事长赵家纬表示,本次的衝击与调适报告,除了警示增温超过1.5度时,全球经济衝击将比2009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更为显着外,也指出各国现行调适策略中,多有「不当调适」的作为,存在显着的调适鸿沟。
赵家纬认为,台湾应掌握新一期国家气候调适方案与温管法修法的机会之窗,盘点这10年间国家调适计画及方案所存有的不当调适及调适鸿沟,透过修法新增调适专章,建构完整治理体制,才能编列充足预算因应气候风险。
洪申翰、许晃雄等人也呼吁,蔡政府应儘速将《温管法》大修成《气候变迁行动法》,达成国际净零路径;完备台湾碳定价法规并儘速执行,以接轨欧盟及国际碳关税。同时,也应提出具体方案协助产业低碳转型,研议台湾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而净零路径也该纳入各部会政策规划。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