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UAV)空拍摄影及人工智慧(AI)影像辨识技术快速发展,交通部运输研究所遂结合两项最新科技,用无人机空拍路口,并以AI技术记录路口人、车流动轨迹,分析路口交通衝突型态,以防范事故于未然。
过去道路管理机关需搜集并分析1至3年的交通事故资料后,才能发现路口安全问题。运研所与讯力科技公司合作,以无人机「上帝视角」无死角空拍路口交通影片,并以AI技术将路口行人、车辆流动影像自动转换成轨迹资料,再透过软体分析路口易发生交通衝突之地点及型态。
运研所在民国110至112年有一个为期3年计画,去年试验两项路口交通高风险衝突情境:第一项是「机会左转」也就是左转车无左转专用红绿灯时,需趁对向直行车流空隙左转,第二项是「路口穿越衝突」,也就是直行车因抢黄灯、闯红灯等而与横向来车发生衝突。执行地点包括在北高两市挑选14处路口记录分析高风险衝突情境,并分析台北市、桃园市及台南市4处易肇事路口,做为后续改善依据。
运研所组长叶祖宏对本报表示,若产生「机会左转」衝突,也就是当路口号志没有左转专用时间,车子要在路口等,利用对向车流的安全间距时穿越。有时车流太多 或时间太短,绿灯结束时利用剩下时间左转,很容易发生危险。建议路口号志微调,亦即直向绿灯结束时,横向号志给它3到5秒空檔才变绿灯,若设的时间不够,或车流实在太大,可适度延长空檔,甚至要考虑给它左转专用灯,这些都有改善空间。
另外「路口穿越衝突」也很常见。例如黄灯变全红时,直向车驾驶常常认为横向还没有变绿灯,认为横向车还是会等直向车通过,于是就冒险衝。但如果路口太宽来不及通过,甚至变成违规闯红灯。运研所就是要分析到底是路口号志问题,还是驾驶人本身行为违规,若是前者就微调号志,若是后者就要靠执法或是教育来改善。
目前111、112年会继续做「右转衝突」等4项高风险衝突情境,并与县市政府合作分析8处易肇事路口,以扩充相关分析工具,且持续优化此分析技术。
交通部长王国材肯定此分析工具已获阶段性成果,可结合运用「事故型态导向之路口交通工程设计范例参考手册」,后续可持续优化精进分析工具,将分析地点由路口扩及至路段,创造更优质用路环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