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气温逐渐上升,花莲特产「小黑蚊」陆续现踪,其中又以人口较为密集的花莲市与吉安乡最为广泛,环保局指出,小黑蚊成虫需吸收人血方能产卵,1次最多可产80颗,人多之处必有它的踪影,且水沟、墙角等阴暗潮湿处可谓其温床,虽然乡镇公所会进行清消,不过花莲绿地多,防不胜防,只能提醒家户定期整理家中周围环境,穿着轻薄长袖,减少遭小黑蚊叮咬的机会。
小黑蚊名为「台湾铗蠓」,是种吸血昆虫,并非蚊子,不会发出「嗡嗡嗡」的声响,且形状小,不易被发现,等到皮肤红肿、发痒难耐,才惊觉已被叮咬。由于花莲小黑蚊肆虐,繁殖力强,近年已成游客口中花莲特「惨」,甚至戏称「没被叮过,别说去过花莲」。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小黑蚊」,环保局环境稽查科长林蔡毓指出,小黑蚊若要产卵,就须吸到人血,吸一次血可产40至80颗的卵,不过只要一阵大风吹过或下过一场大雨,即能降低小黑蚊的密度。
林蔡毓接着说,小黑蚊的幼虫主要以蓝绿藻为食,喜好待在有青苔的地方,如水沟盖、墙角、农田、菜园等阴暗潮湿处,儘管公部门每年都会进行环境清消作业,仍然无法有效根绝,且环境清消多属喷洒化学药剂,喷太多恐对环境造成负担,又易使蚊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往年都会先针对蚊虫害密度较高之处进行清消作业。
由于花莲市与吉安乡人口较多,2公所今也展开清沟作业,并将同步执行周边环境喷药消毒作业,喷杀成虫,并让青苔、蓝绿藻枯萎,减少生长机会,藉以阻断蚊虫孳生。
儘管小黑蚊防不胜防,民眾除定期整理家中周边环境,林蔡毓也建议平常可穿着轻薄长袖,他说,研究指出,近4成民眾对小黑蚊无感,儘管被咬,也不会觉得痒,因此较不会去防范,不过只要成虫吸到血就会产卵,因此民眾到户外还是多穿着长袖,减少被小黑蚊叮咬、降低其生存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