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乡内畜牧废弃物影响环境甚鉅,万峦乡长林国顺突发奇想,将厌氧发酵后的沼渣集结装袋,透过媒合并主动分送农友及园艺业者,作为农地肥分,一举解决环境问题,将垃圾摇身一变成黄金。
万峦乡公所统计,乡内200头以下猪只畜牧场共13家,另超过200头以上业者有21处,每年制造的猪只排泄物非常可观,林国顺透露,曾在其他乡镇看到业者恣意排放,造成下游河川、流域成了死水一滩,因此想趁着情况还不严重时寻找解方。
于是乡公所1年前尝试与屏东科技大学及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合作,组成农事访查团队,除到每处畜牧场说明减废、减碳方式外,也媒合附近农园,就近利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解决猪只废弃物问题。
林国顺坦言,一开始农民担心猪只排泄物有臭味,更质疑是否有重金属残留,公所便透过辅导员载来沼渣直接释疑,畜牧业者更直接将物品送验,证实没有残留问题,才让农民松口、愿意来合作。
今年初便由畜牧业者将过程中生产的粪尿、废水,透过厌氧发酵及曝气处理,并将沼渣、沼液分离后堆置,后续由万峦乡公所雇工装袋,协助配送到媒合农友园区,或放在公部门管辖道路植栽,作为植物养分,估计每季能消耗2000袋、约2至4万公斤沼渣。
至于沼液部分,林国顺说,过去曾尝试以配管、加压,协助灌溉邻近果园,但这种方式只能就近浇灌;一旦距离拉长,就必须靠槽车运输,此举成本太高,光靠乡公所恐怕无力负担,只能申请补助。
不过他也想到「中继站」概念,就是把沼液集中分配,以定点服务附近园区,目前还在寻觅适合地点,以及愿意配合农民。
林国顺强调,沼渣、沼液循环利用,可以降低畜牧业废水处理成本,也能为环境保护尽一分心力,希望万峦乡从此成为全台示范点,让环境与产业皆能永续经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