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参谋总长李喜明接受这期《今周刊》访问,谈到俄乌战争以及台海防卫战略,他反对资源过度投注在能打到中国内陆的远程飞弹、战机、坦克、大型火炮等这类华丽的昂贵武器上,台湾更需要的是优先投资在具有高存活能力的小型、大量、分散、机动、精准、致命的低成本武器上。

他说,他并非主张不要买战机、坦克等这种昂贵武器,传统战力毕竟是国家的门面,因为台湾还是要具备能够应对中共灰色侵犯,反制中共对台湾武力威慑的能力,以维持民心士气。只是我们不需要在这方面做军备竞赛,因为中共的军费将近是我们的二十倍,这是很现实的差距。

李喜明认为,中共以海空方式运送大量兵力与重装备时,战力会受到极度限制,是敌人最为脆弱的时刻,我们必须掌握这个有利时机,给予敌人决定性的一击,而非处处都想与敌人交战及获胜。

他说,台海战争想像成一场拳击赛,中共一定要把台湾击倒才算赢;但台湾只要在比赛结束的钟声响起时还屹立不倒,就是成功;这就像拳王阿里(Muhammad Ali)所为人称道的策略:「如蝴蝶般飞舞,如蜜蜂般螫刺」,不需要急着一拳打趴对手,只要先确保对手的重拳无法击倒我们,再用连续不断的螫刺重创对手。

李喜明说,国家的整体战斗力,取决于「能力」、「意志」、「战略」三个元素。看俄乌战争就知道,当一个国家抵抗的群体意志很坚定时,战斗能力自然会爆发出来;但问题是即使有着坚定的抗敌意志,如果缺乏正确的战略,终究也可能徒劳无功,难以达成有效自我防卫的目标。

从现实来看,台湾在「能力」上很难与中共抗衡,如果双方用同样的方式建军及交战,我们几乎没有胜算;孙子兵法说过,「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资源明显不足的一方,如果处处都想投入资源准备交战,则注定处处资源不足容易失败,设法找出敌人的阿基里斯腱,集中力量给予重点打击才是弱势者合理的战略,这也就是所谓「不对称作战」的本质。

他说,从地理环境来看,台湾与中国之间隔着一百海浬的海峡,中共不可能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样,直接把坦克开进台湾,全面武力侵犯的第一步,一定是发射飞弹及空中攻击摧毁台湾指管、侦搜、机场及基地等军事设施,再进一步控制台湾海空域,最后才可能是从空中及海滩登陆夺岛。

李喜明说,战争是极度复杂的暴力行为,没有人能够在事前确认结果,如果很不幸,台湾在海空方面都无法有效拒止而让共军成功登岛,台湾的地面部队将是最后一道防线。参考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经验,台湾也大可不必过度悲观无望,我们看到很多俄军的坦克、直升机,都遭到标枪飞弹、刺针飞弹这类轻装武器反击而损伤惨重,这也是不对称战争的实践。但在乌克兰使用这些武器抵挡俄军入侵的并不全是正规军,还包括大量的「国土防卫部队」(TDF: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

李喜明说,这几年他一直建议台湾应该成立「国土防卫部队」,招募那些爱国、爱乡、爱土却不愿意长期待在军中生活的青年,按社区为基础予以编制组织,以现役特战部队官兵担任核心干部,定期实施轻武器射击及战伤急救等重点短期训练,平时代替国军负责地方灾害防救,战时则以小部队、独立机动作战方式,同正规部队实施国土防卫作战。

他认为,国土防卫部队和现行的后备动员体制并不相同,现在的后备教召机制,每次被徵集回来训练的成员都不相同,在原本就存在台湾特有的意识型态分歧背景下,期望每次都互不相识的召员能够立即培养默契形成战力,恐怕是过度的期待。

国土防卫部队可以固定的编制及任务,让每支机动部队负责防御一个熟悉的社区环境,只要会操作刺针飞弹、反装甲火箭、轻型兵器等这类轻便武器,藉着地形熟悉的优势,就有能力打一场机动、分散、存活的作战,只要地面部队能够持续维持作战能力,中共就无法取得最后胜利。

#李喜明 #远程飞弹 #俄罗斯 #乌克兰 #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