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大停电后,多个县市不时再出现多区停电的情况,根据台电3月8日提出的「303停电事故检讨报告」指出,台电应提高电网韧性及分散式电网的发展。环团表示,与其每年喊加强电网的韧性,不如正视电源的韧性,也不能让太阳下山后的「被动式缺电」成为常态。

303大停电饱受国人批评,近日南部再出现的数起多区停电,北部也出现变压器故障事故,国家供电能力与稳定饱受各界质疑。

气候先锋者联盟发言人江肇元表示,自2017年815大停电之后,每年大停电最常听到的就是「加强电网的韧性」,但喊了这么多次,主管机关应该思考的究竟是加强电网韧性,还是电源的韧性?

从303大停电来看,事故当天只有一个故障点,就在兴达电厂内部的匯流排,从线路的加压来看没有其他的外部电网故障,但调度中心却要復电这么久,应该是电源端的韧性不足,加上「太阳光电要下山」,造成可以提供復电的电源「被动式」短缺。

江肇元指出,王美花部长告诉我们大停电就像是是水管坏掉,是水送不出来而不是水不够,但部长没说的是因为水源青黄不接,所以恢復时间加倍,更花了12小时才恢復供电。要不是电力青黄不接,3月3日台南、高雄何必在下午再次停电?要不是电力青黄不接,3月4日下午何必降压供电?3月4日可没有任何大事故。

江肇元表示,如果备转容量真的足够,復电时间就会缩短;但如果备转容量是虚的或者不受控制,復电时间就会延长。建设智慧电网加快调度反应、提高用电效率,当然有其必要性,但电不会无中生有;智慧电网必须搭配诚实、合理的备转容量,才能真正提升电力供应的韧性,这些都是政府不敢告诉大家的事实。

#韧性 #电网 #电源 #停电 #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