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坊间交友服务的消费争议频传,据统计,去年全年的「交友服务」的消费争议件数近500件,甚至部分涉及消费诈欺,样态包括以线上交友后约出去碰面后却要求现场签署不合理的契约,如2年婚友社、美容课程等,金额更上看20万余元。

500件中的男性占比达91%,女性则为6%;年龄层则以8年级生占50%最高,其次为7年级生占38%,而6年级生也有9%,可见发生消费争议的年龄层分布广泛,不限于年轻人,熟男熟女也可能步入陷阱。

消保处参议萧素云表示,交友服务争议案件包括部分婚友社从业人员、美容服务业人员诱因消费者至其营业场所或联谊会现场,甚至被强迫行销,被迫签下不合理的契约,其中可能没有解约退款的条款,导致消费者求偿无门,金额往往上看万元甚至20万元。

消保处提及,争议样态还包括在不知情下被误导,签订「分期无担保借贷契约」,交友却负担大笔债款;排约要另缴费用,参加联谊活动要另缴费用,被劝说升等VIP更要缴大笔费用。

萧素云说,目前内政部已订定交友服务注意事项,至于如果注册地在海外的app,则我国消保处难以管辖,提醒消费者应在使用前注意。

行政院近日指定内政部担任「交友服务」的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研订相关管理机制,并研拟交友服务定型化契约应记载及不得记载事项,提供消费者安心交友的管道。

#交友 #服务 #消费争议 #金额 #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