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习拜视讯峰会登场,在俄乌战火下,尤其引起全球关注。比较双方关切点,美国重点摆在乌克兰局势,中国则首重台湾问题。在宣传节奏上,中国这次可谓先声夺人,既打破新华社通稿结构惯例,拉拜登为一中原则背书,更在会谈结束不到一小时就抢先发出新闻稿,让美国处于被动。

按新华社的外事通稿惯例,都是以中方官员意见为先、为主,仅会在文末最后一两段,简述对方意见。不过这次习拜峰会的新华社通稿,在第一段简述时间场景后,第二段就以「拜登表示」开头,全段留给拜登,白纸黑字留下拜登重申「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以及坚持一中原则等说法。

新华社通稿将拜登的说法置于习近平之前,算是破天荒,不过再往下看就知道是为了后面做铺排。在第四段,习近平强调:「总统先生刚才又重申,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衝突。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

也就是习近平重申了拜登的重申,官方通稿也完整呈现了两次。会有这样的安排,或许与上次习拜峰会的「教训」有关。

去年11月16日习拜视讯峰会,新华社也曾指出,拜登表示奉行一中原则、不支持台独,但白宫新闻稿只字未提,当时有舆论批评中国单方面说法不可信,白宫官员也未正面回应拜登到底有没有说不支持台独。这次中国索性就把拜登的话放在前,再让习近平重述,且强调「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让美方无法「赖帐」。

再看发稿速度,这场会谈从台北时间18日晚上21:00至22:52,美国是在会谈结束后约2小时,大约19日凌晨1点才对外说明;中国则在会谈进行期间,就陆续透过央视新闻微博释出片段内容,在21:59发出第一则讯息,完整的新华社通稿,更在会谈结束后不到一小时的23:48发出,可谓先声夺人,就连白宫发言人莎琪都形容「remarkable!」(不凡的)。

但也因为中国在宣传上先发制人,让白宫必须花不少篇幅,去回应解释关于中方称拜登重申「一中原则、不支持台独」的说法。白宫在一份背景简报(readout)中,强调了对台六项保证、《台湾关系法》,也说对台湾的支持坚若磐石。

白宫的新闻稿,将主要重点放在俄乌局势,直指俄罗斯无端入侵乌克兰,并详细说明美国为防止和应对俄罗斯入侵所做的努力。不过拜登说的这些,在新华社通稿仅以三两句话带过:「双方就当前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拜登介绍了美方的立场,表示愿同中方沟通,防止事态升级。」

还有一细节,可看出这次会谈更为坦率、直截了当。去年11月的习拜会,新华社指二人「充分深入」沟通交流,这次则是「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坦诚」这个外交辞令的背后意义,就是双方分歧很大,可能快要吵起来,但都完整表达了各自立场。比较中国官方发布的照片,去年11月习拜峰会,有一张习近平笑脸迎人的挥手照,这次发布的照片则较为严肃,不见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视微博率先披露的文字内容中,关于俄乌局势,习近平说「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但这句话却未被写进新华社通稿;另外在通稿中,习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则隐含问题不全在俄国一方的意思。

据了解,新华社通稿需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审核,这样的细微差异,也留下了解读空间。

据央视主播康辉的说法,这次习拜峰会「双方商定不允许媒体进入」,连他也只能在人民大会堂外连线。央视19日晚上的新闻联播就只能以主播读7分多钟新华社乾稿的方式报导,没有任何画面(去年11月习拜会有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掌握宣传节奏,就成了另一关键。总结来看,中美双方在峰会上各说各话,在议题上各有所重,在宣传上各取所需。

#拜登 #中国 #新华社 #通稿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