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来,一弦一柱的筝族乐器在亚洲各地繁衍发展,早已成为不同民族各自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臺北市立国乐团邀请臺湾知名音乐学者樊慰慈策画「东亚筝峰」音乐会,邀请臺、韩知名筝乐家齐聚一堂,展现世界筝乐的精采能量。
展现臺湾筝乐的发展与品味
向世界展现臺湾对于筝乐的演奏与品味,「东亚筝峰」音乐会由伽倻琴演奏家李知玲、蒙古筝演奏家艾洛雅、臺湾筝演奏家樊慰慈、陈伊瑜与刘虹妤共同合作,由足迹遍及欧、美、亚,俄罗斯乐坛誉为「魔棒」的指挥家叶和中执棒臺北市立国乐团共同演出,将于3月27日(日)下午2点半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厅举行。
樊慰慈表示,亚洲各地区筝族乐器间的实质交流合作,在近半世纪来积极地展开,筝乐家族除了在华人社会广为流传的古筝之外,还有韩国的「伽倻琴」(Gayageum)、日本的「筝」(Koto)、蒙古的「雅托葛」(Yatga,俗称蒙古筝)、越南的「弹筝」(Đàn tranh,俗称越南筝)等,充满各自在地特色却又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很值得乐迷品味聆赏。
樊慰慈表示,1960至80年代,臺湾在梁在平、郑德渊和魏德栋等前辈先后推动之下,曾与邻邦筝家们有热络的交流。2010年,他受臺湾国乐团及时任客席驻团指挥的苏文庆委托,策划过一场「筝符琴海」音乐会,首度在单一演出中集结日本筝、伽倻琴、越南筝、古筝和国乐团同台献艺,引发热烈迴响。
带乐迷走上世界筝乐之路
受到疫情影响几经延宕,今年臺北市立国乐团再度推出集结亚洲不同地区筝族乐器的演出,希望让乐迷感受筝乐发展脉络以及当代筝乐之美之雅。樊慰慈认为,这场音乐会是连结亚洲不同筝族的一条音乐丝路,不但可以听见各国筝曲的独特性,也可以看见臺湾在筝乐发展的重要角色。
音乐会包括多首臺湾首演的筝乐精品,伽倻琴名家李知玲带来美国当代作曲家沃麦克 (Donald Womack) 的〈盘旋上青天〉( 选自伽倻琴协奏曲《散布的节奏》的第二乐章 ),艾洛雅演奏蒙古作曲家纳查金的《蒙古筝协奏曲》。
樊慰慈也将与李知玲、刘虹妤弹奏专门为这场音乐会重新修订的《邓丽君》三重协奏曲。樊慰慈表示,比较可惜的是原本计画邀请的日本筝耆宿吉村七重受疫情影响不克前来,他也邀约臺湾中生代筝乐名家陈伊瑜为观眾带来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松之协奏曲》。四位独奏家也将以不同型制的筝族乐器共同演出金圣国的《弦路》四重协奏曲,展现世界一家的美好愿景。
臺北市立国乐团广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