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年来陆续发生精神病患伤人事件,令《精神卫生法》修法议题浮上台面。立委王婉谕今于修法公听会中表示,政院版修正案虽将强制住院改为法官裁定,但社区强制治疗仍保留卫福部审查会决定,但实际上2者都应採法官裁定才能发挥效能,希望司法院、警政署瞭解实际运作的困难。面对等了10几年才等到的修法,执政党如今已完全执政,不应该先求有再求好。
根据卫福部身心障碍者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慢性精神病患的主要照顾者都是家属,平均照顾17.13年,仅次于智能障碍家庭。王婉谕表示,这些彷徨无助的家属不知道发病原因、不知如何协助,寻求社区资源常常碰壁,导致接触到医疗资源时,往往已经发病多时,措失了復健治疗黄金期。
王婉谕表示,我们不断强调社区支持服务的必要性,也希望努力提升社区復健、支持服务的可近性,让病患病情稳定,自立生活,也就能减轻家属负担和压力。不过回头来看,台湾社区资源的布建远远不足,且长期遭到忽视。以2019年为例,社区居住服务人数仅占11.4%,社区式日间照顾10.7%、社区型日间作业设施则只有4.4%,家庭托顾更少,凸显政策端的支持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病患是被漏接的。王婉谕表示,全台共有19万人领有慢性精神疾病的重大伤病卡,但是只有12万人具身心障碍证明,即其中6-7万病患不在《身权法》服务范围内。这些不符合的病人,如何得到社区照护及支持服务?
王婉谕表示,病患、家属需要的知识协助、同侪支持、专线卫教等,在这次的修法也应一併涵盖。政院版修正案第23条提及提供全日性、日间型等服务,但是其他相关的服务没有提到。时代力量认为,应比照《长服法》精神细致看待,例如病患自立生活的支持、短期危机喘息服务、专线电话卫教知识、支持团体等都要明定。
另一方面,王婉谕表示,上次和部长陈时中讨论过台湾强制社区治疗的困境,我们在一线人员中看到,很多医师期待提升强制社区治疗的量能,但是因目前在法律只是行政处分,导致公权力搭配很难。精神医学界的共识是希望纳入公权力,当在社区找不到人、病人拒绝来访的时候,能尽可能处理,希望司法单位形成第3方裁定,衡平病人自主、医疗需求。
王婉谕表示,我们看到政院版虽然把强制住院改为法官裁定,但是社区强制治疗仍保留审查会决定,学界诸位先进认为应採法官保留,才能发挥效益。因此时代力量的草案也希望这2者都採用事前的法官审理,现有的审查会则改为谘询小组。
目前司法院似乎认为,国内已有警消协助的规定,不需要再採法官裁定,但实际执行却很困难。王婉谕表示,我们希望司法院、警政署透过公听会确认,实际上运作的困难,和认为可以运作的落差在哪。
王婉谕表示,面对经过10几年才等到的《精神卫生法》修法,执政党现在已完全执政,不应该先求有再求好,而是大刀阔斧地让修法发挥作用。她很乐见立法院召开公听会,但更希望的事,未来的排审可聚焦在法规内容,而不是空有架构,内容却什么也看不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