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26日报导,核电是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战略产业,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带动核电产业链发展,同时也带动大量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中国装备制造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研发团队联手17家高校、科研机构,58家大陆国有企业,联动140余家民营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数千家企业,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共同突破了411台套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完成了自主先进型号开发及自主设备制造,华龙一号首堆设备大陆国产化率达到88%。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指出,华龙一号首堆工程,每一台机组都包括了6万多台套的装备,参与整个工作的供货厂家有5300多家,正是因为有强大的中国制造业支撑华龙的自主研发,才能够实现华龙自主技术在工程上顺利应用。

华龙一号在研发建造过程中,研制团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带动了大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三代核电设计、建造、材料、焊接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极大程度地带动大陆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设备供应产业链中各个行业的产品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

同时,华龙一号机组运行寿命为60年,在此过程中将带来多样的运维配套设施以及大规模备品备件的需求,使得对大陆工业产业链条上各行业产品能力的提升成为一种长期的过程,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通过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华龙一号标准体系,不仅有力提升中国核电技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将支撑华龙一号不断加快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的步伐。

2016年以来,华龙一号已形成了标准2000余项,完成了35项重点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英文版标准,发布了中国首项ISO核电国际标准。目前,华龙一号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号标准体系,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目前,大陆华龙一号漳州机组、海南机组等都在有序建设中。

邢继表示,目前大陆有8台机组已开工建设。这样一个小的批量化工作,特别是推动在首堆基础上的优化和改进,也为未来的更大批量的建设华龙一号打下非常好基础。

此外华龙一号出口,实现「走出去」成果显着,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机组已于去年5月投入商运。目前,巴基斯坦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也完成併网,即将投入商业运行。

据了解,中国已与阿根廷正式签署华龙一号专案设计採购和施工合同。此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华龙一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华龙一号为世界上有核电发展计画的国家提供了重要选择。

#华龙一号 #核电 #机组 #带动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