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表西方阵营的欧盟国家中,有1个北欧小国芬兰,与乌克兰、台湾一样,长年与强权为邻。它不但与俄罗斯接壤逾1千公里,更曾经受到俄罗斯统治。

但自1917年独立以来,这个550万人的小国,如今人均GDP将近5万美元,几乎是半世纪前的20倍,已跃升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在国际幸福日3月20日前夕宣布,芬兰已经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最快乐的国家。另一方面,芬兰在俄乌战争期间,民意从立场中立转向支持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即刻警告:「将会有严重的军事与政治后果」。

幸福与威胁并存,芬兰人一刻也不敢松懈。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的动向备受瞩目,当评论认为乌克兰早该向中立的芬兰取经,前芬兰总理斯图布(Alexander Stubb)立刻跳出来,在推特疾呼:「芬兰早已不再中立。」

最亲北约的总理

斯图布近期喊芬兰不再中立

他的发言引发国际关注,因为他等于芬兰的非官方代言人。2014年斯图布当选为执政党新任党魁,并接任总理一职。不仅如此,他歷任芬兰外交部长、外贸部长、财政部长等要职,更多次高票当选议员,是最亲欧盟和北约的芬兰总理。

他精通5种语言,是铁人3项运动迷,在社群媒体上表现活跃。他在任内通过核电厂建设原则,甚至让绿色联盟不满而退出内阁。卸任后,他没有消失在国际舞台,反而积极发表专栏评论。

芬兰如何跟俄罗斯相处?在恶邻虎视眈眈下,如何将小国有限资源发挥到极致,也让强权不敢轻举妄动?他如何看待强国窥伺下小国的突围关键?以下为专访摘要:

商周问(以下简称问):芬兰向以中立闻名,但却表明欲加入北约。这代表芬兰已选边站了吗?

斯图布答(以下简称答):我认为芬兰的选择,一直都是自由民主的西方阵营。冷战期间,我们逼不得已维持中立,因为隔壁住着一个庞大、侵略性的强国。

所以直到1980年代,芬兰才被允许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协会(EFTA)与欧洲理事会。冷战结束后,我们终于能够採取明确的立场,例如加入欧盟、採纳欧元,并与北约建立非常密切的伙伴关系。

我相信芬兰必定会加入北约,虽然这不会在短短几天、几周内就发生,但我认为,我们会在几个月后递交加入北约的申请书,寧愿早也不要晚。

中立不再保证安全

逾6成芬兰人盼加入北约

问:但芬兰一向对加入北约这件事谨慎保守,为何在此刻转而加入?

答:因为所有人终于看清俄罗斯的真面目了。这是一个侵略性的帝国极权主义国家,既然不怕屠杀自己在乌克兰的兄弟姊妹,谁能保证它不会把炮口对准芬兰?

芬兰人民现在想加入北约的真正原因,是我们不想再像二战时那样孤单无助了。民意出现了180度大转变,高达62%国人支持加入;虽然在理性恐惧驱使下,仍有16%反对。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

问:冷战时採取中立是对的吗,是休息和復甦的契机?

答:我们当时真的别无选择。二战后芬兰虽然维持独立,但不得不割让一些东部领土,我祖父母和父亲出生的城市便在其中。人民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发生,因此必须採取平衡行动。

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我们正走向一个彻底分裂的欧洲,新的铁幕即将到来。

问:但加入北约仍有风险?

答:当然有风险,但我认为不加入北约的风险更大。冷战期间,芬兰的中立政策是很好的安全保证,但它已经失效了。现在,我们需要北约真正的安全保障。

我们很幸运,或者说聪明,因为芬兰发展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独立军队之一,包含部队、战斗机、军备物资,当然还有与北约的相容性。因此虽然芬兰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但加入北约的风险确实较低。

自由创新让国家强大

「证明我们制度比俄国好」

问:芬兰约100年前独立时仍然非常贫弱,现在却是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由弱转强的转捩点是什么?

答:我认为从独立建国以来,的确有许多转捩点。但其实我在1970年代时,觉得芬兰还是一摊死水。

然而,精神上和经济上最大的转捩点,归功于冷战结束后,芬兰终于能自由发展。我们加入欧盟,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诺基亚(Nokia)和其他成功的一切就此诞生。

问:强权紧邻在旁,芬兰如何发展眾多优秀软实力?

答:芬兰的生存法则是什么?我们想做与俄罗斯不同的事情,证明我们的制度运作得更好,结果确实如此。保有创新思考,并且善用手边的自然资源。对芬兰而言,这反映在造纸和纸浆工业,以及科技、平等、教育等软实力上。

自由民主显然是关键要角,开放、清廉、基于法治的社会,这就是为什么芬俄国界,区隔了全球人均GDP差异最悬殊的2个国家。芬兰的生存法则一直都是聚焦软实力,同时在幕后培养硬实力。

问:是什么原因让芬兰成为全球最快乐的国家?

答:我真的不知道(笑)。除非你来到芬兰,否则你不会相信。有趣的是,芬兰有个说法:「如果你很开心,就把喜悦藏起来。」(If you're happy, hide it.)当你走在街头上,或许能感受到芬兰人很会隐藏快乐。

我认为北欧国家应该都算在内,我称之为北欧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更自由的创业精神、财富创造、教育,以及强大社会安全架构的结合。

中间偏左派寄望大政府、更公平分配收入、更高的税收。另一方面,中间偏右派则坚称,不,我们需要小政府、降低税收,创造财富才能拿来分配。这是北欧社会不断寻找的永恒平衡,一定做对某些事,因为在联合国《全球幸福报告》中,五个北欧国家全都位居前十。

但这是否代表芬兰是某种完美社会?当然不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问题。说来好玩,虽然芬兰人脸上不常挂着笑容,但我们似乎很幸福。

问:欧洲政治上与俄对立,经济上却倚赖它的能源,才会陷入眼前的两难?

答:事后看来,欧洲在两个方面过于天真——依赖俄罗斯提供的能源、和美国的安全保护。乌克兰的局势显示,如果国家过度仰赖这两者,事情就会变得有点复杂。

我认为变革将至,美国和欧洲会继续携手维繫国家安全,但能源即将被加速颠覆。《欧洲气候法》虽然承诺2030年温室气体减量55%,但我现在觉得45%更有可能。

我们意识到,能源、技术、网路、社群媒体、价值链和贸易,这些领域的连通性本来促使眾人凝为一体,但现在实际上却在撕裂我们。因此长期来看,未来欧洲将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依赖俄美都太天真

我们能源多元化避俄掣肘

问:芬兰如何避免像欧洲一样,陷入能源依赖?发展核电是必要选项吗?

答:是的,这是能源组合多元化的一部分。芬兰拥有核能,跟德国不一样,我们只有5%至7%的能源仰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即便来源被切断,只要寻求其他替代方案即可,石油也能转向他国购买。

不管是加热、发电,还是冷却用途,必须拥有再生能源、核能、一些天然气,甚至一些煤炭和石油。能源的来源越不同,输电的电力网就越强大,尤其对于芬兰这样冬季非常寒冷的国家,日子也会更好过。

问:你认为德国为何不保留多元的选项,反而要全面舍弃核能?

答:我不知道,但我认为1970年代的绿色环保活动倡导反核,犯下大错。这基本上让核能成为一种被排斥的负面能源,人们担忧有2个理由,就是核废料的储存,以及核事故问题。不过,如果我们够理性,就会明白核事故歷年来造成约千余人死亡;但二氧化碳排放,每年杀死至少百万人。

但核能辩论似乎不见理性论点。可悲的是,核能从那时就没有被视为1项技术来发展,所以现在还是非常老旧。因此,我目前预见的是朝着更小、更乾净的核电厂迈进。芬兰刚开始营运的核电厂,延宕了近15年,还有很多问题待处理。

虽然我是梅克尔的忠实粉丝,但她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日本福岛爆发核灾之后,马上做出了废核决策。永远不要在灾难中做出长期决定,你必须反思。

问:台湾旁边也有虎视眈眈的强权,芬兰发展软硬实力、降低资源依赖,你认为这也是台湾的自保策略吗?

答:我没办法给你们任何建议。歷史虽然相似,却仍存有相异之处。做为一位局外人,我无法轻易告诉台湾应该怎么做。我只能举欧洲的例子,分享我们做过的事情,供你们参考和选择。不过显然,台湾至今取得的成就,例如做为当前世界半导体的核心,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艳。

问:芬兰之所以敢转向加入北约,要归功出色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吗?

软实力应结合硬实力!

芬兰持续买军备强化国防

答:是的,当然!不仅因为芬兰今年又获评为世界最幸福国家,更因为我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互结合。软实力是贯穿我们独立的红线。我们很关注教育、文明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1905年至1906年,赋予女性投票权的国家。先是语言和文化,后来是科技,如诺基亚。

但同时,我们从未舍弃核心力量,我们牢记这一点,这非常重要。因此,冷战过后,芬兰没有削减军费开支,反而持续精进,购买了超过60架F-18战机,现在又买了64架F-35战机。

我们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这就是做为一个小国必须做的事情。处在一个巨大的侵略者旁边,你必须小心,必须努力与它建立良好关系;但同时也必须为最坏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商业周刊1793期
商业周刊1793期
#欧盟 #全球 #斯图布 #专访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