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交战逾一个月,双方伤亡惨重。国防大学战争学院前教官、退役上校柯畊宇指出,乌克兰与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民族,背后具有民族主义的情怀,俄罗斯总统普丁也许会对北约动用核武,但不会对乌克兰祭出这种手段,外界所认为的「最残忍结局」应不会发生,普丁是想透过战争这个「最激烈的政治手段」,去达到「政治目的」这四个字。
柯畊宇今日(31)接受香港媒体《中评社》访问分析,俄军的前期战果并不好,包围态势形成后未进一步压缩包围圈,且在「制三权」(制空、制海、制资电)上,仍让西方持续提供乌国情报与军备,这是俄罗斯未能立刻拿下基辅的主因。
柯畊宇直言,即便俄军战况不佳,外界纷纷揣测普丁是否会祭出核武,但他认为,摧毁乌克兰并非普丁发动这场战役的目的,会有这种讨论就代表对当地不够了解。柯表示,乌克兰之于俄罗斯或斯拉夫民族的意义,就像黄河之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就是「孕育摇篮」、「母亲河」的概念,普丁也许会对北约动用核武,但他不会用最残忍手段对付乌克兰。
针对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目的,柯畊宇强调,消灭乌克兰并不在普丁的思考范围内,他要的是透过「最激烈的政治手段」也就是战争,去达到他的政治目的,所以外界担忧的「最残忍结局」应不会发生。
文章来源:《中评社》原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