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歷来有少数球星的特定招式过于强大、破坏竞争平衡,最终迫使联盟修补规则来限制他们,某方面来说也是肯定他们的过人勇猛(或是狡猾)。例如联盟本季明令禁止的「不自然投篮动作」,原先可追溯到名人堂射手大嘴米勒(Reggie Miller)的「米勒规则」。
1990年代的米勒是个擅长空手走位的神射手,迫使对手紧黏着他跑,他还会以踢腿投篮来碰撞防守球员,藉此吸引裁判哨音,联盟于是开始限制踢腿买犯。米勒退役之后,年轻一辈的球星包括布莱恩(Kobe Bryant)、诺威兹基(Dirk Nowitzki)、韦德(Dwyane Wade)又开始使用踢腿后仰跳投,导致联盟2012年再度加强取缔。
1980年代的麦可乔丹(Michael Jordan)进入联盟不久,他杰出的单挑能力就已经迫使NBA修改规则,禁止进攻方在弱边(无球的一侧)放置超过2名球员。在修补规则之前,若是进攻方把3位以上球员调到弱边,基于盯人防守规则,守方就只能留下一两位球员来看管持球的乔丹。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个规则修补是用来针对大鸟柏德(Larry Bird),当年的柏德加上1名队友,只要在强边制造出2对2的局面就令对手几乎无解。
传奇中锋张伯伦(Wilt Chamberlain)是直接导致NBA改变最多规则的球员。当然也有因为年代较早,很多规则不完善的缘故。其中最有趣的谣传是在张伯伦进入NBA之前,NBA担心他可以从罚球线起跳灌篮,因此规定一定要用「投篮」的方式来罚球。
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全盛时期的背框低位单打也是因为过于强大(而且难看),遭到联盟在1999年设立「背框5秒」的规则来禁止。当时几乎没有球员能够1对1顶住巴克利的大屁股,因此也被球迷戏称为「巴克利条款」「大屁股规则」。
最后还有侠客欧尼尔(Shaquille O'Neal),联盟在四大中锋年代之后的2001年正式废除盯人防守,加入「防守3秒」规则。当时外界就认为是针对独霸禁区的欧尼尔而来,媒体还询问过他本人的看法,欧尼尔只回一句「烂透了」。全盛期的欧尼尔不仅是各队内线球员的恶梦,他还迫使所有球场升级了篮板和篮架的材质,以免被他的暴力灌篮给捣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