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陈素芬表示,船舶未来将执行海湾环境监测、生态修復,守护望海巷海湾。(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馆长陈素芬表示,船舶未来将执行海湾环境监测、生态修復,守护望海巷海湾。(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潮境方舟1号」船底具有玻璃观察窗,可观察海洋的生态环境。(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潮境方舟1号」船底具有玻璃观察窗,可观察海洋的生态环境。(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潮境方舟1号」未来将由年仅24岁女船长驾驶。(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潮境方舟1号」未来将由年仅24岁女船长驾驶。(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提供/陈彩玲基隆传真)

国立海科科技博物馆量身定作首艘船舶「潮境方舟1号」,目前已完成测试作业,并于6日抵达基隆,预计4月17日于长潭渔港启航。馆长陈素芬表示,船舶未来将执行海湾环境监测、生态修復,守护望海巷海湾,以及支援相关环境教育活动。

陈素芬指出,「潮境方舟1号」又称玻离船,长约12.8公尺,宽约3.6公尺,吃水深约0.5公尺,国人花费1年多时间打造,船舶6日凌晨4时从高雄抵达基隆,目前暂时临停于碧砂渔港;雪白船身、黑钻船底,以及略带海洋动感线条的船体,吸引许多民眾关注、拍照,未来将停泊望海巷渔港,由年仅24岁女船长驾驶,另将加入基隆环保舰队,为永续海洋努力。

海科馆研究典藏组主任施彤炜说明潮境方舟1号建造过程,包括船体、甲板、上构船舱接合;供水、供电、供油、轮机、航仪等系统建置与装设,以及船舱内部装修与船体平整作业。他提及,船舶已通过一系列海上公试作业,测试项目包括船舶倾斜、船速测定、震动、噪音、耐航性等。

海科馆指出,潮境方舟1号船底具玻璃观察窗,是其中一大特色,除支援环境生态监测研究用途外,透过玻璃观察窗,可观察海洋的生态环境,也有机会看到小鱼在船底钻动,相信对民眾而言会是很棒的体验,此外,若在夜间适度善用照明,也可看到趋光性生物聚集的景观。

海科馆提及,目前正规画「潮境方舟游」及「潮境舟探索课程」,未来潮境方舟1号将针对永续海湾生态,结合多元课程与活动,提供民眾体验与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及预约方式将公告在海科馆官网,民眾可前往查询。

#海科馆 #潮境方舟1号 #基隆 #长潭渔港 #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