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殡仪馆设备老旧、小灵堂与停棺室空间严重不足,农历年后接连发生丧家送往生者遗体遭到拒收,再转往东海或苗栗后龙火化场,引起礼仪社业者错愕及家属不满;市议员吴敏济11日邀集生命礼仪处研商解决之道。生礼处强调,将向内政部提报殡葬量能提升计画,可增加27个停棺空间。
「死者为大、竟遭打回票!」礼仪社业者指出,农历年后,接连发生丧家送往生者遗体到大甲殡仪馆;不料却遭到馆方告知已无停棺空间,请家属载往别处,今年至少已发生7次。业者为往生者请命说,每个人家里不一定都有空间办先人后事,住公寓更难上加难。
礼仪社业者说,有位丧家第一时间把先人遗体送大甲火化场,行政人员告诉他没有位置,请他转送其他地方,家属无奈大费周章将遗体送到苗栗后龙火化。另有业者陈情最近因家属休息室被关闭,许多家属被迫要在外面露天等待亲友吊唁,天气炎热汗流浃背,伤心之余又多了身心疲惫。
市议员吴敏济11日为往生者及家属请命,要求生命礼仪管理处应儘速进行新馆建设,以免让憾事接连上演。
生命礼仪管理处秘书熊增仁说,针对停棺空间不足,目前大甲馆可容纳70位,推测是因农历年后有几天不宜出殡,火化场累积多位往生者遗体所致;为避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将向内政部提报殡葬量能提升计画,可增加27个停棺空间。
熊增仁指出,就设备老旧及小灵堂不足部分,去年议员在议会关心的现代化殡葬园区,今年底前预计完成前置规画,兴建期程约需7年多;火化场旁家属休息区封闭,则是因地震造成柱体龟裂,考量家属安全已先在旁边设置临时货柜,将会尽速提报修缮。
吴敏济强调,火化比率至今年已超过90%,大甲殡仪馆已启用30多年,设备老旧,小灵堂、礼厅都不够,停棺空间也不足;市府应儘速规画兴建现代化殡葬园区,让礼厅、小灵堂及停棺空间都充足,往生者的最后一哩路才能走得有尊严,家属治丧才能顺利圆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