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光电科技厂移工于2019年8月29日进行化学蚀刻液准备作业时,不慎遭「氢氟酸」强酸溶液喷溅到双腿上,造成皮肤大面积化学灼伤,经急救处置后仍宣告不治,其肇灾原因,即为未选用穿着正确的化学防护衣等个人防护具。个人防护具是保护劳工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是选择正确的型式、等级、种类的防护具,才能够在实际作业环境中保障工作的安全及健康。 以贵金属回收化学剥金作业为例,其制程会使用具有腐蚀性化学品(王水),员工作业包含化学品的填充、搅拌与卸料等,接触部位可能为全身性,属于高皮肤危害暴露情境,因此需要选用全身型化学防护衣,但要如何从各型化学防护衣中进行选择?可以进一步考量作业暴露型态,因为作业过程中并无液滴加压喷射或因从高处泄漏情形,但有搅拌动作可能伴随液体喷溅的风险,因此评估需选用泼溅液密型化学防护衣(4型),另加以考量防护衣抗渗透率测试结果,其能提供防护的时间需不小于作业时间,方能达成皮肤暴露防护。 化学防护衣选用一般以场域危害情境区分为ABCD四级,但是缺少考量了作业型态需求、作业方式、不同型式防护衣的防护效能等因素,致使防护效能大打折扣,不能达成保护劳工作业安全的目的。
劳动部劳动及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汇整比较美国、欧盟及台湾的化学防护衣规范与管理措施,建议由下列几点进行考量:(一)评估所使用化学品的危害性及特性(例如气体、液体、粉尘);(二)接触部位是否为全身性;(三)作业暴露型态(例如是否有液滴加压喷射情形);(四)实际使用化学品浓度耐渗透性试验结果。考量后依序从1~6型中进行合适防护衣类型的选择。
劳动部劳安所已参考CNS16103及欧规标准逐步建立化学防护衣整件式成品试验程序,可提供建立防护衣试验项目检测技术及选用管理参考,相关研究报告可至劳动部劳安所官网/研究成果/各年度研究报告/110年度/职业卫生研究组下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