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金门西半岛古岗村,1933年兴建的县定古蹟董允耀洋楼,被建筑学者誉为早期中西合璧式洋楼代表作之一,曾做为国军炮、工兵营和「两栖蛙人」队部,见证两岸烽火和军民一家的大时代,如今难掩斑驳圮坏的岁月痕迹。县府争取中央补助规画投入4500万元进行修復,期待再现昔日宏伟气象,吸引游人络绎来访。
县长杨镇浯今天上午主持修復工程动土仪式,特别感谢董允耀后代亲族的无私捐献,让修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希望这座烙印早期乡亲「落番」出洋打拚,惕厉后人奋发上进的洋楼,在大古岗继续向游人诉说大时代的歷史故事。
董允耀洋楼的建筑型式为三塌寿的番仔楼,前方有一楼的迴向设计和人字脊「二导水」的龟型屋顶,远眺近观极其宏伟醒目。起造人董允耀原在古岗村卖豆腐,10余岁随乡人远走印尼泗水谋生,在受雇小工存钱后先批购当地「辣椒粒」赚取差价,再与人合伙经营船行,专门来往于南洋一带,由此积累可观财富,返乡兴建洋楼安顿留守故乡的家族。
这座大洋楼曾先后由国军炮兵、工兵营占用,1970年间更曾进驻海龙部队,一楼大门左右两侧墙饰有海龙字样与图案,整体建筑的动、植物和人物装饰语汇繁复精彩外,大门也可见防盗的移动门扇「轮钱门」、「枪眼」等防御设施,反映金门早年地方治安不佳,时有大陆内地「强摃仔」登岛劫掠的史实。
2015年2月,董允耀洋楼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蹟,指定理由是具歷史、文化和表现地方营造技术流派特色,以及具稀少性,不易再现者。2020年由所有权人董赛姗、董伦威赠与金门县,希望未来获得更好的维护和利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