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日前遭披露「1999市民当家热线」市民陈情电话录音,未经当事人同意下,被市府提供给第三方厂商AI语音辨识分析,市长柯文哲声称有资料治理委员会为民眾把关个资,但60件POC(概念性实证)案仅有1件送审,议员认为,市府把关机制失灵,且未制定个资保护规范就执行,根本先上车后补票。对此,资讯局表示将加强SOP机制。
北市府资讯局启动「1999导入语音辨识评估专案」及「1999心声分析规画专案」挨轰滥用个资。议会财政建设委员会14日开会时,议员林颖孟询问,两案是否经由资料治理委员会审议,吕新科解释,立案时资料治理委员会尚未成立,由智慧城市推动小组召开评估委员会审查,有邀集外部、内部专家,资安与个资面向都有讨论,当时认为无疑虑。
议员苗博雅质疑,两次会议纪录,没有看到所有委员讨论的正、反意见纪录,仅知道有些委员评定高分、有些不及格,但是总分还是超过,这叫纪录?到底市府要先规画个资利用的审查机制,再来做目的外利用,还是先上车后补票?研考会甚至还在招标1999市民当家热线数位转型与个资保护研究,3月第一次流标,4月8日第二次上网招标,「先上车还不补票!」
苗博雅痛批,研考会还在研究怎么保护市民个资机制、还是有很多疑义,「为什么这台车就开了?」资讯局根本没有回头看过去犯了什么错;声纹是生物特徵资讯,跟指纹、虹膜、DNA一样无法改变,一但外泄无法补救,痛批执行过于草率。
议员林亮君则质疑,大量POC案在北市场域实验,有可能涉及台北市民个资,适法性评估根本是零。吕坦言,有以智慧城市推动委员会立案评估针对个资等进行讨论,但在细节、深度比较不足。黄郁芬追问,POC案有进入资料治理委员会审查吗?吕新科坦言,有些案子有、有些没有,只要委员认为有资安跟个资保护疑虑,会提资料治理委员会。
黄郁芬说,过去议员提出个资疑虑,柯文哲说北市有资料治理委员会,好像北市府会保护好民眾的个资,但实际有非常多委外案子不会进入资料治理委员会,把关机制失灵。
吕新科说,1999话务系统採集声纹资料无法去识别化,但不会跟个人资料挂鉤,以统计分析去模糊个别识别,转成文字檔后也会做遮蔽处理,厂商将设备放在话务中心里,未把资料送出去,当时会议讨论认为是在法定职务内才成案。
吕新科指出,由于各界有疑虑,将于4月中排送资料治理委员会确认,未来其他案件,可能採书审方式送入资料治理委员会,或是指派资料治理委员会委员进入智慧城市委员会,加强SOP机制。
资讯局补充,2020年12月资料治理委员会成立至今,有 60件POC案,当中仅有1件「5G智慧杆」案,内容需使用到CCTV,可能会拍到车牌或人脸等个资,认为有个资疑虑,所以送交资料治理委员会审理与解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