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逾2个月,引发全球关注。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汤绍成指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虽力挺乌克兰,但欧洲目前陷入通膨与难民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从德国的反战游行与民调来看,他们并未全然站在乌克兰这边,他们已开始理性思考经济问题。
汤绍成今日(28)接受香港媒体《中评社》访问表示,俄乌战争目前带来两个矛盾心理:第一,西方国家认为不能「见死不救」,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力挺乌克兰,却也让乌克兰被推上火线;第二,这场战争的结局难以预测,美国、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把俄罗斯往死里打的态度,可预见战事会继续拖下去,这也让欧洲国家开始担心,援助会不会变成无底洞?自己的开销可否支持下去?
汤绍成分析,美国目前已支援乌克兰及相关国家共约45.13亿美元,欧洲各国援助金额相加至少也有几十亿,这样下去恐排挤到自己国家的预算。德国现在就处于两难,一面说已无库存武器可援助乌军,一面表示愿提供20亿欧元援助乌克兰买武器,但长期给钱对德国老百姓的观感及生活影响却是大问题。
针对德国,汤绍成特别分析指出,德国4月初民调显示,过半民眾不愿「为自由挨冻」来挺乌克兰;且有过半民眾都认为,目前取暖费用给他们带来很高的负担,而这些取暖能源主要就是俄罗斯盛产的石油、天然气。另外光乌克兰就有500万难民,若再加上受波及的北非、东非、中东国家难民,数量将难以设想,故欧洲目前陷入内部经济与难民双重问题;挺乌是一开始的情绪反应,但时间拖长了,却有很多现实困境必须考量,欧洲人也未必愿意。
文章来源:《中评社》原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